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47398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10-23课.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费尔教育 http:/ 10 古诗三首教学要求 1了解古诗内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思想感情,受到珍惜情感,珍惜光阴,保国戍边等思想的教育影响。 , 2学会3个生字,结合注释及诗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体会借物抒怀、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难点 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七步诗长歌行,体会诗中借物抒怀的手法,从中 受到珍惜情感、珍惜光阴的思想熏陶。 2学会3个生字,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2思考:像竹石墨梅这样的涛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借助对其中事物的描写,抒发一种感情,或说明一个道理。)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诗,看看它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板书诗题:七步诗 长歌行) (由旧引新、延伸课外、唤起旧知、指向课内、激发兴趣,为新诗的学习提供暗示。) 二、进行新课,引导合作学习 1汇报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诗下的注释,对写作背景、诗体特点等作以了解。 2学习七步诗,合作读书。 (1)以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的意思。 (2)读通读准,相互读书评价。 (3)理解诗句含义,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 (4)结合收

3、集的资料,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 (5)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诗句,体会感情,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在交流互助中学懂诗句,理解诗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能力。) 3自主学读长歌行。 针对诗句浅显,道理易于接受和体会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对诗中描绘景象的想象,体会诗句的含义,领悟诗中的感情。 三、感情朗读,背诵巩固 1小结两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深刻的体悟诗情 (借物抒怀,确切地讲应为“比兴”手法,可向学生适当介绍,不必讲解。) 2有感情地练读

4、、背诵,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全文学习按照读悟读的线索,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规律,扎实有效。)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七步诗的作者是( )朝的( ),诗中确切表达作者居想感情的句子是( )。 2你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讲给同学听。板书 七步诗 长歌行 言之凿凿 人生如物 手足心痛 及时当勉 第2课时教学目的 1学习出塞,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卫国戍边的壮志雄心,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2抓住诗中重点词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自学理解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出塞。教学流程 一、回顾方法、检查自学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

5、一般方法及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2交流课前的预习和收集的资料。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自己学习作准备。)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采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出塞,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查、读、议、想、讲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借助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研讨、自悟,提高自学理解能力。) 三、交流汇报,形成共识 以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小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补充、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激发兴趣,锻炼能力。)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桌互检,师生评价,共同提高 五、课堂练习 1练习默写出塞。 2背诵小比赛。 (分成小组,进行背诵本课三首古诗的比赛。) 3把

6、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六、实践活动 把学过的古诗按写景、叙事等不同类别整理起来,编成一本小诗集。板书(学生自行设计)11 草船借箭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己知彼、知4 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广阔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重点 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钧会诸葛

7、亮的杰出才能。 2学习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因题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 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2根据课外的收集,交流材料,了解三国演义和课文中相关人物的信息。 二、自学交流,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有谁?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8、 1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段落。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初步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四、课堂练习1 补充词语。 甘受( )罚 大雾( )天 ( )( )妙算 2画出下列字中不正确的读音。 擂(lei lei)鼓 饮(yin yin)酒 水寨(zai zai) 督(du d6u)促 3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除了本课中提到的,你还了解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板书 草船借箭 原因一经过一结果 (短期造箭) (借箭成功) 诸葛亮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神机妙算”,深刻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挖掘故事发生的深层次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识大局、顾

9、大体的广阔胸怀。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人 1组织学生进行补题训练。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再次补题,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补进去。 (了解课文大意,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1)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10、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 )五、课堂练习选择角色,试着表演课文内容。六、实践活动收集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资料,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抓住中心词,读书释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在分组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师生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4、小结:在理解

1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填空。诸葛亮真是一位( )的人。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智挫败周郎)四、回课题,学后质疑、解疑课题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照应课前质疑,深入理解中心。)五、课堂练习选择角色,试着表演课文内容。六、实践活动收集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资料,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板书: 草船借箭 12 将相和(都是多音字)jing 快要:将要。将至。将来。即将。jing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qing 【动】将进酒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

12、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hu混合,如和面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h1。响应,如曲高和寡2。回应他人的诗歌,和诗一首3。姓氏之一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h麻将用语,成功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hu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2。次数,多洗几和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发音:huo专用于词语“暖和”hn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n,但正式读音中读h。(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教育,从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可贵精神中得到启示。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故事的因果和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理解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