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46172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四单元13 空城计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远遁( ) 旌旗( ) 纶巾( ) 麈尾( ) 笑容可掬( ) 答案: jng gun j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2)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 )(3)罗贯中在采用三国故事题材时,接受了群众赋予这一题材的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 ) 解析:(1)罗贯中不是清初的小说家;(3)错误在“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应该是“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答案:(1) (2) (3)3.本文选自_,作者_,与三

2、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作品为_、_、_。 解析: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掌握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 答案: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4.文学常识积累。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请写出关于他的两件事。 解析:知识扩展,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回答。 参考答案: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本文是小说。小说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各用四个字。) 解析:按照四个阶段分别归纳。 参考答案:开端(1):兵临城下。发展(2):临危施计。高潮(34):司马中计。结局(56):孔明释

3、计。2.在文章的第一段,说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而来,而诸葛亮仅有二千五百人在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清晰地交代双方的兵力? 解析:体会对比的作用。数字代表双方力量。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3.“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简单分析一下“尽皆失色”并说说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解析:了解衬托的作用。“众官尽皆失色”,用人物的反应来衬托情况的紧急,这是侧面烘托。 参考答案:“尽皆”是说各个官员无一例外,“失色”说明面对险境无计可施,全都吓得脸色大变。用众官的表情衬托军情的紧急。4.文中第二段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第三段又写“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

4、,旁若无人”,这里仅是对上文的简单重复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方面表现出“空城计”之“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胆大心细。5.在文章第四段,我们未见一字写诸葛亮,可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这种手法有何好处? 解析:理解烘托的作用。烘托是指通过写旁人的举动来表现中心人物,突出人物的特征,使中心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参考答案:侧面烘托。写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己知彼,丰富了人物形象。6.文中三次写诸葛亮的“笑”: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三次虽然都是笑,但人物的心理是不同的,请作简单分析。 解

5、析:抓住人物的笑的特点分析人物复杂的心理,需要联系笑的特定情境分析。 参考答案:笑容可掬:此时诸葛亮欲诱司马懿中计,诸葛亮故作轻松。抚掌而笑:此时司马懿中计,诸葛亮如释重负。拍手大笑:此时诠释空城计,诸葛亮自信、得意,其中也有对司马懿的嘲笑。快乐时光夸儿子 两位家长互夸自己的儿子。 甲:我的儿子真是个天才,昨天他在墙上画了只蜻蜓,我捉了好几次。 乙:那算什么?我儿子在地板上画了条蛇,吓得我破门而出,谁知那扇门也是他画在墙上的!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

6、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

7、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1.第段中“如此”指代_,能体现诸葛亮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一个词是_。 解析:理解指代内容,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特点去找相应的词语。 答案:诸葛亮摆的空城计 笑容可掬2.第段中司马懿为何笑而不信? 解析:司马懿是一个有谋有略的将领,遇事沉着冷静,对诸葛亮有相当的了解。正因为如此,他才怀疑空城里面是否有埋伏,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参考答案:诸葛亮一生处事谨慎,他不相信诸葛亮无所防备,明着冒险。3.试想一下,如果把司马懿换成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有用吗? 解析:根据人物的性格进行判断。 参考答案:不会。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8、会认为孔明“故作此态”。4.作者仅用“尘土冲天”四字就写出了司马懿来兵之众、之凶,现在请你利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50100字勾画出一个杀气腾腾的古战场。 解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详尽的语句描述一个场面,可以对景物、人物进行描绘。 答案:(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音乐市长 市长是个音乐爱好者。在百忙的政务之暇,或在迢迢的旅途中,他总要偷闲听听音乐,欧洲各音乐大师的名曲他都能说出其中道道,尤喜莫扎特第4、39、41交响曲,还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 一日,欧洲某国音乐大师率团来市演出,市长在花园宾馆会见了大师,宾主谈得十分投机,在陪同大师游览森林公园的时候,市长问大师如何才能取得

9、高深的造诣。 大师不答,反问:“你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市长认真倾听了一会说:“我听到喜鹊的鸣叫、蟋蟀的欢叫、蜜蜂的繁忙和风吹树叶沙沙地作响” 大师说:“不错,那是你能听到的,不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还要学会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 不久,市长回访了大师所在的那个城市,在大师的森林别墅中,大师问:“你现在能听到什么呢?” 市长认真听了好一阵才说:“我听到了大地在阳光下复苏,鲜花在草地上缓缓开放,小草吸吮着露珠” 大师点了点头说:“好了,你有做市长和音乐家的素质,不过,你听到的还只是阳光下的一面” 市长点了点头。 回国后,市长一心勤于政务,走访民间,惩治腐败,热心治理他的城市,解决下岗待业的问题。几

10、年后,市民富裕,政绩赫赫。 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理解他们未表达出来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企业的困难,这要跟音乐家的耳朵一样灵敏,才有希望鼓舞民众的信心” 后来,人们就叫他“音乐市长”。5.音乐大师说要学会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你如何理解“倾听”的含义? 解析:对于“倾听”的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地方得到启发:“不过,你听到的还只是阳光下的一面”“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理解他们未表达出来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企业的困难,这要跟音乐家的耳朵一样灵敏,才有希望鼓舞民众的信心”。 参考答案:“倾听”在这里是指用心灵去体验,而非用耳朵来听辨。6.当市长“听”到“大地在阳光

11、下复苏”这些原来听不到的声音时,为什么音乐大师说他“有做市长和音乐家的素质”? 解析:理解音乐大师的用意。音乐家需要用心去听自然界的微妙的声音,尤其是常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位市长能从细微处听出那些声音,说明他具有那种善于倾听民意的能力。 参考答案:大师有意从音乐家的角度来开导他去倾听民意,做一个杰出的市长。7.“阳光下的一面”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理解为( )A.还应该听到阴天下的一面。 B.还应该听到雨天中的一面。C.还应该听到风雨下的一面。 D.还应该听到黑夜下的一面。 解析:A、B两项过于写实,D项则过于消极。 答案:C8.市长回答记者的一番话是和音乐大师对他的几次启发互相呼应的,试把与下列

12、各项相应的对话摘录出来。(1)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_(2)理解他们未表达出来的情感:_(3)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企业的困难:_ 解析:分析前后呼应的语句,从中理解文章揭示主旨的方法。 答案:(1)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2)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3)不只是听到阳光下的声音。深层探究9.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解析: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如对比衬托手法、情节和人物对话等方面。 参考答案:(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懿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中考链接10.(2010浙江绍兴中考,4)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1)_雪夜上梁山 (水浒)(2)_大战流沙河 (西游记)(3)_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答案:林冲 (2)猪八戒 (3)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