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46047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9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

2、史观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不仅历史上的唯心主义持唯心史观,而且历史上的唯物主义从总体上说,其社会历史观也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2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及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 人口因素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核心和基本方面。 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

3、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要求:必须通过实践并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及其构成 生产力:人

4、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劳动对象:劳动所加工的物质资料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体现了与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体现了与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 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5、、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对待。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总体适合中包含着某些不适合;总体不适合中包含着某些适合。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更会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3生

6、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概括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标准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第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第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

7、系的具体实现形式。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 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国家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实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职能 政治统治 专政的职能,就是掌握政权的阶级的阶级统治。 社会管理职能 作

8、为国家必须履行的对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的管理。 国家的消亡 随着阶级消亡,国家也将走向消亡。 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消灭阶级最终达到国家的自行消亡。 国体和政体 国体 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 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政治上层建筑直接凭借暴力来发挥作用,凭借暴力的强制性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特点。 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一般地借助于非强力的宣传、感化、说服、教育等手段发生作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

9、极进步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衰退的阻碍作用。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有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第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

10、上层建筑的关系中,有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其矛盾具有对抗性、全局性。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第一,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第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11、第三,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是其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支配多样性。另一方面,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表现统一性。 整个人类社会在社会形态更替上的统一性是通过其多样性才得以表现的,没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就无所谓统一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

12、替的客观必然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的历史选择胜,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包含着意识的作用、主体的意志和主观的选择。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必然地包含着体现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历史选择。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

13、从旧的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2社会基本矛盾是构成社会各要素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最初动因和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生产力的发展既是社

14、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发生着重大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正确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在剥削阶级统治的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最后结果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 1阶级是一个经济的历史的范畴 2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 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必然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