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4310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七年级的语文课程内容,接下来xx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积累大行动:1、一词多义积累: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并且”)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可译为“却”)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接连词,可不译)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温故而知新(知:知道)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其恕乎(大概)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当,做)知之为知之(是)以:可以为师矣(凭借)仁

2、以为己任(把)三:三人行必有我师(几)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后:然后知松柏(之后)松柏之后凋也(最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走路)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奉行)2、通假字积累: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3、成语积累(本文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任重道远:任务重,路程又长。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要想着和他看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4、格言积累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

4、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技巧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

5、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ng)当“昏暗”讲,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