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42208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反思我思故我在。许多学校已经把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加以管理,不少教学杂志也大量以案例的形式发表教师成功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教学反思正日益走进老师的生活。但我们在欣喜反思叙说一片繁荣之时,也不能不警惕虚空的为思而思、虚假的贴金改造正在检查的应付中、发表的冲动中滋长蔓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也有值得商榷、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是他需的,我们应当有勇气直面课堂的现实状态,只有正视,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行动改变。真,乃是教学反思的灵魂所在!我教学石灰吟后曾写下这样的石灰吟:今天教学石灰吟,课堂前后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与效果,

2、可谓是矛盾的两种境地:一境:行云流水,诗情与我相融。1、读诗,认识石灰。在把诗读正确之后,我让学生从诗句中抓住关键词语探索石灰不平凡的一生。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我问:那lsquo;烈火焚烧rsquo;、lsquo;粉身碎骨rsquo;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补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rarr;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rarr;(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rarr;(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2、赏读,领悟正气。再读诗句,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lsquo;千锤万击rsquo;、l

3、squo;烈火焚烧rsquo;体会到了石灰的lsquo;韧性rsquo;、lsquo;坚强rsquo;。有说从lsquo;粉骨碎身rsquo;、lsquo;要留清白rsquo;,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学生背诵人生自古所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过程里,我写下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并慷慨吟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读诗,让学生谈感受。人活着,要顶天立地!清白,高尚,无所畏惧,这是大写人的标志。二境:苦涩滋味,诗意已荡然无存。教学至此,自我感觉已至课的尾声,可想起试卷上常常出现的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之类的考题,为了对学生负责,于是让学生填空。课堂意想不到地沉默了。我

4、的心里头却着火了:我的学生,你可不能沉默啊。学生在思考收罗恰当的词语,我的大脑也在快速搜索,可我有意会却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填空,于是不得已将教参书上的不同流合污话语搬了出来。写下这几个字,我也感到荒唐。从学生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茫然,从学生认真笔记的动作里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丑陋:老师啊,你啥时能鄙视流俗,不同流合污呢这是我的教学,呈现着我的焦虑与思索。如果问这段反思有什么可贵之处,我认为真在其中,是真让这段文字熠熠生辉:耰収癓js反映真情景。读诗,认识石灰,赏诗,领悟正气,填空,明确主旨。前面教学行云流水,课堂呈现和谐动人的画面,后来的填空则让师生同时陷入了尴尬。这样一步步写来,不含虚情,真实录

5、像,于是教学的历史存留,镜子的作用显露。反之,回避问题将继续为问题所累,那种加工改造实际是对教育真容的涂抹,问题的本质在涂抹中难觅,所谓反思必如海市蜃景,虚幻无根。)坦露真心情。我的心里头却着火了:我的学生,你可不能沉默啊!这反映着应试的心理,这种思是一种顾忌。老师啊,你啥时能鄙视流俗,不同流合污呢这是指向未来的思,话语里已经包含对历史的不满,企望超越。至于反思的两个小标题则明示自己对这节课的评价,体现着一种觉醒。我们可以感觉其中人的存在:鲜活,个性,正直,也庸俗。如果反思只是说些藏匿自我的公共话语,没有性情,无关痛痒,那么它的作用显然也不再与自我相关。思考解决真问题。公开教学作秀,关起门来死揪。有人奉此为生存之道。我想,如此聪明的教师是不会有什么真反思的,当然也不可能领会什么教育真谛。笔者愚拙,执意要在自己的家常课里作秀,而且把课上僵化控制、只为考试那揪的教学视为丑陋。秀出味道,剔除丑陋,我想这是教育人道的思考。行文至此,作一点小结:真的反思是前进的驿站,而停留纸上、故作姿态的反思永远与成长无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