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重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37430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用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用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用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用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用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语用学 答: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 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 种因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一系列内容。2、语用学的三大要素 答: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言环境三大要素。核心要素、内部要素话语实体(内容)客体;外部要素 语用主体(人)和语言环境;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是语用研究的核心。3、言语行为(直接/间接)P12答:(1)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在他的论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言语

2、行为。 言内行为:通过话语字面意义来达到某种思想的发话行为。言外行为:除字面意义外,还伴随着说话人强烈 的心理意向,如承诺、请求、指令、宣告、威胁等等这些主观意图可由行事动词在话语表层显露言后行为: 说话人欲通过话语取得某种效果例如:周朴园: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从言内行为看-表示询问;从言外行为看暗含“把窗户 关上”的意思;从言后行为看鲁侍萍听出了他的意思,“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前,关上窗户。(2) 美国语用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展。他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P15 直接言语行为:有行事动词出现的、一目了然的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则包含下面的多种情况:语言表层没有明确表示

3、心理意向的行事动词的言语行为;通过一种言语 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外一种言语行为;一段具体的话语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言语行为。换言之,某一个言语行为 可以有多种不同含义。4、话语 P25 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5、语用原则(合作/礼貌)P16 答:目前讨论较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 合作的原则美国哲学家、语用学家格赖斯1967年提出,简称CP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1) 质的原则。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相矛盾或虚假。这是“说什么的问题。(2) 量的原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给听者的

4、信息量既足够又不超出。这是“说多少”的问题。(3) 关系原则。要求所说的话要紧扣话题,同交际意图密切关联.这是说“为什么说”的问题。(4) 方式原则。要求话语清楚明白,简洁,井井有条。这是“如何说”的问题。(二) 礼貌的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1983年提出,简称PP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1) 得体的: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2) 宽容的: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自己的观点。(3) 表扬的: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4) 谦逊的: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贬降。(5) 同意的:减少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增大与他人在观点上的

5、共同点。(6) 同情的: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三) 其他小类原则P18主要还有荷恩级差原则;列文森三原则;斯波柏、威尔逊的关联原则。还有顺序的原 则,同现的原则,角色关系的原则,选择的原则等。6、语用预设(前提) 答:语用学中的预设也是一种“言外之意,是话语之外隐含的某种信息,它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语用预设也 叫语用前提,往往就包含在话语的意思之中。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常识,或至少听到话语之后总能 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1)预设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 存在预设:用于陈述某人某事有一定性质的话语。一般都预设讨论对象的存在。 事实预设:用于陈述事实的表态性话语,一般都

6、预设讨论对象的事实。 种类预设:凡是谓词意义可以包含某集合属性的话语,一般都预设所讨论对象属于某种范畴。 性质预设。话语的语义成立对所涉及到的种种对象在性质特征上有一定要求,这种要求就是话语的性质预设。 信念预设。有些句义的成立必须义某种信念的确认为条件,这就是信念预设。(2)语用预设的几个重要特点 共知性:指话语的预设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共同的背景知识,它可以不在话语表层明言,而隐含在言外。 合适性:指预设所包含的语用意义对双方来说是符合通常的社会规范的,双方也都有能力做到。 外显性:语用预设虽是言外之意,但在语言的表层有时也可以出现某种“外显性提示语”(3)预设的功能 以隐蔽的方式传递信息,

7、能减轻说话者表述的负担。对方知道的信息不需要讲出来 无意识中流露真实信息,使听话人能听出(不是听见)说话人潜意识里的思想。 可以将附带信息变为目的信息。在一定交际语境中,人们就会努力推理寻求预设以便把它升格为目的信息。 利用预设可以控制信息,以增强说服力。(4)预设的原则:合适性原则 信息传递的合适性原则 提出要求的合适性原则 心理定位的合适性原则人际协调的合适性原则 语义强调的合适性原则a。通过添加“确实”、“真的”、“一定”等加强信息可靠性的词语来实现的:bo采取隐 涵方式将语面意义表达一番来实现的:(5)预设的作用 预设可以间接地交流信息 预设可以影响交际效果 预设可以制约话语的形式【预

8、设和蕴涵的区别:预设和语境有关,蕴涵不涉及语境;预设有言外之意,而且言外之意可以推导。】P1337、语用意义和语言意义的差别 P91 答:语用意义是从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的行为来看的,是指语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 所显现的内容和意义。又叫“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是指语法、语义平面所对应的意义,与静态的话语相应。 包括通常所说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理性意义和关系意义等。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的关系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量的多寡-所带的信息量不同。语言意义是语言要素(词汇、语法、逻辑等)与客观世界联系的理性意义,信息量少。 话语的语用意义信息量多,是理性意

9、义+语言外的意义(主观意义、情感意义、语境意义等)(2)质的差别-静态的语言义是自足的,动态的语用义则是开放的、鲜活的。(3)形的异同表示语用意义和表示语言意义的形式、结构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8、言外之义 p133 答:言外之意是与一般语用意义、突现语用意义等相对的另一种语用意义。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突现的语 用意义大都在话语层面有所对应和体现,而言外之意更多的是由话语以外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语用意义,更需要 凭借联想、推理等过程才能理解。它包括(1)语用预设的言外之义,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外显性的特点。(2)句型转换的言外之义,具有依附性、模糊性的特点。(3)偏离规则的言外之义 ,故意

10、违法质、量、关系、方式原则。(4)言内意义引申的言外之义,包括似同引申、逆反引申、音同引申.(5)语境联想的言外之义9、色彩意义 答:话语的色彩语用义是指话语内容、话语形式(结构)、关系之间的附加色彩意义,是理性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 话语色彩的语用义包括:感情色彩义、形象色彩义(动态感、形态感、色彩感、音像感)、语体色彩义10、文化意义 P150 答:话语的文化意义也是一种语用意义.它是语言外部因素如社会、时代、文化等再话语表层上的积淀和反映。(1)文化传统积淀的意义:文化意义种种-有的外露、明显;有的隐含等;文化意义的民族差异-话语的 文化意义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在话语

11、表层也就有不同的面貌。(2)时代环境映现的意义:话语自身的时代烙印L话语本身的演变就是历史性的。时代环境影响的意义 -作为语言外部的重要因素,时代环境对话语的意义也有较大的限定作用( 3 ) 文化意义在语言中的表现方法:利用暗示传达、运用象征寄托、采用比喻表白、使用双关启 发、利用歧解让人意会11、语用能力 P191 是人们对语言有关的外部世界的了解和把握,它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又与非语言的知识-有关世界的百科性知识相关.12、语境 答: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是语用交际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与具体的语 用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语用过程相始终的、对语用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

12、和背景;它是诸多因素构成的、相对独 立的客观存在,又同语用主体和话语实体互相渗透;它既是确定的,又是动态的,以语境场的方式在语用活动中发 挥作用。13、语篇答: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 语义连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 篇章的三大特征为:从功能看,篇章具有整体性功能;从层次看,传统语法的层次为句子一复句一 段落f篇章;从关系看,篇章内的内容在语义上都是相互有联系的。14、信息结构特点 P25 答:语用学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过程就是信息传递、信息交换过程,由此可以把话语的结构看作使信息传递结构。 信息结构单位有已知(旧)信息和未知(新)信息两大类.一般情况下的交际,总是

13、由已知信息导入未知信息。“已 知-未知便是常见的信息结构模式。在现代汉语中,旧信息常以话题形式表现出来,而对话题所做的说明则多为 新信息。15、语用联想 P194 答:联想是以大脑的功能和活动为物质基础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1)语用联想的情况很复杂,我们着眼于话语本身来分析联想的不同方式。 词语(事物)的联想:具有形象性和关联性,类型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因果关系、 情感关系、音同联想、连锁联想) 结构的联想:指人们根据词语时某些搭配而产生的语用联想、使之启动原有的背景知识,进而理解其语用意义。 (一般是语义结构超常) 规则的联想:此处的规则是指语用的规则。是

14、指读者理解话语时根据语用规则进行联想,提取大脑中储存的背 景知识,以求得以加深理解。如违反语用规则一联想言外之义(2)语用联想的特点: 语用联想的过程是人脑复杂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不仅包括了想像,而且包括逻辑推理的过程。 语用联想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大脑储存的背景知识以及语用能力。 联想也要受话语本身的制约1、语用预设的特点 P134 共知性:指话语的预设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共同的背景知识,正因为此,它可以不在话语表层明言,而隐含在 言外。 合适性:指预设所包含的语用意义对双方来说是符合通常的社会规范的,双方也都有能力做到。 外显性:语用预设虽是言外之意,但在语言的表层有时也可以出现某种“外显

15、性提示语”2、话语的特点P4246 (层级、动静态) 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片段,是交际活动的语言单位。(具体的 句子)(1)话语的层级状态:语用学把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篇章、作品等称为话语的构成单位。就形式而言, 这些单位形成了一种层级性:作品篇章句群句子短语(词组)词 作品作为话语单位 篇章(段落)作为话语单位:祝福的最后一段,具体描写鲁镇祝福之夜的热闹气氛,用于反衬和深化祥林嫂的 悲剧。 句群作为话语单位: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淌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复句作为话语单位:阅读一一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 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单句作为话语单位:怎么还不回来呢?(2)话语的静、动状态:是从话语意义及同语用其他因素结合的角度来认识的 静态的话语,指话语片段本身。它不同语用的主体、语境等因素发生联系,它的意义是各种内部要素的意义 的总和,亦即话语的语言性意义。对静态话语进行语义分析,即语言性意义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