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364277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问题物理模型构建1.模型概述传送带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成熟的模型,典型的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一般设问的 角度有两个:(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然 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的位移,找出物体和 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 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 守恒定律求解2传送带模型问题中的功能关系分析功能关系分析:W尸AE+AE+Q.Fkp对Wf和Q的理解: 传送带的功:Wf=Fx传;F传 产生的能Q=

2、Fs相对f 相对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流程:传送带中的动力学问题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左、右两端相距8m,传送带上左端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初始时,传送带和煤块都是静止的,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从某时 刻起,传送带以4m/s2的加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加速运动,经一定时间t后,马上以同样大小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最后,煤块恰好停在传送带的右端,此过程中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g=10m/s2,近似认为煤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求:(1)传送带的加速时间t;n2)当煤块停止运动时,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跟踪训练: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

3、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 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作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 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 力加速度为g)( )A. 将在煤块的左侧留下黑色痕迹B. 煤块与传送带间先有滑动摩擦力,当相对静止后有静摩擦力C. u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ugv2小物块从A到B的过程中一直做减速运动,贝 )A.小物块到达B端的速度可能等于v2B. 小物块到达B端的速度不可能等于零C. 小物块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少D.

4、小物块所受合力一直在做负功3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度放置一物块.选 择B端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其机械能E与位移x 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 A、B两端相距3 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0=37, C、D两端相距3.05 m, B、 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以5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求:(重力加速度g取

5、10 m/s2)(1) 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2) 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求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CD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端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从半径为R=0.2 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处由静止滑下,A点和圆弧对应的圆心O点等高,圆弧的底端B与水平传送带平滑相 接.已知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度为勺=4 m/s,B点到传送带右端C点的距离为L=2 m.当 滑块滑到传送带的右端C时,其速度恰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g=10 m/s2),求:(1) 滑块到达底端B时对轨道的压力;(2)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 此过程

6、中,由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平台上,平台的左 端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以v=2 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不打滑),现 将滑块缓慢向右压缩轻弹簧,轻弹簧的原长小于平台的长度,滑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4.5 J,若突然释放滑块,滑块向左滑上传送带.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传送带足够长,g=10 m/s2.求:(1) 滑块第一次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经历的时间;(2) 滑块第一次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平台

7、上,平台右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长为厶现将滑块缓慢水平向左移动压缩固定在平台上的轻弹簧,到达某处时突然释放,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与传送 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试分析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2) 若滑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求释放滑块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若滑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求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 的热量.vwwj-1B 乞 CQ卩 sL8:如图所示,质量为m = l kg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 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从B点沿圆弧

8、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 轨道.B、C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人=1.0 m,圆弧轨道 对应的圆心角6=106。,轨道最低点为O, 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力=0.8 m,小物块离开C点 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后经过D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g=10 m/s2, sin 37。= 0.6, cos 37。= 0.8)/ J-I .L ZZXXXu丿J(1) 求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的大小;(2) 求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 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 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求P、A间的距

9、离;(4) 求斜面上 C、D 间的距离9:如图所示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的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0=2m/s运送质量为m=0.5 kg的工件,工件都是以V=1 m/s的初速从A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卩=0.2.每当前一个工件 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g=l0 m/s2,求:(1) 工件经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2)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3) 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4) 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产生的能.10:如图所示为火车站装载货物的原理示意图,设AB段是距水

10、平传送带装置高为H=5m的 光滑斜面,水平段BC使用水平传送带装置,BC长L=8m,与货物包的摩擦系数为卩=0.6, 皮带轮的半径为R=0.2m,上部距车厢底水平面的高度h=0.45m.设货物由静止开始从A点 下滑,经过B点的拐角处无机械能损失.通过调整皮带轮(不打滑)的转动角速度s可使 货物经C点抛出后落在车厢上的不同位置,取g=10m/s2,求:(1)当皮带轮静止时,货物包在车厢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2) 当皮带轮以角速度3=20 rad/s顺时方针方向匀速转动时,包在车厢的落地点到C 点的水平距离;(3) 试写出货物包在车厢的落地点到 C 点的水平距离 S 随皮带轮角速度3变化关系

11、, 并画出S3图象.(设皮带轮顺时方针方向转动时,角速度3取正值,水平距离向右取正有一质量为1kg的小物体(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11: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6m,皮带轮的 半径R=0.25m,皮带轮以角速度3顺时针匀速转动.现 从A点滑上传送带,越过B点后做平抛运动,其水平位移为s.保持物体的初速度v不变, 多次改变皮带轮的角速度3,依次测量水平位移s,得到如图乙所示的s-3图象.已知重力 加速度g=10m/s2.回答下列问题:(1) 当034rad/s时,物体在A、B之间做什么运动?(2) 物块的初速度v多大?(3) B端距地面的高度h多大?(4) 当3 =24rad/s时,求传

12、送带对物体做的功.12: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一滑板静止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 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 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 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 板长心6%, 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围取值,E 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靜与L的关系, 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