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20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20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21课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课型: 精读课文主备人:谢丰梅 使用时间: 复核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问同学解决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
2、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2、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4、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5、拓展阅读,迁移延伸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
3、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
4、,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六年级语文下册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课型: 精读课文主备人:谢丰梅 使用时间: 复核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重点)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难点) 自主学习1、作者写三个具体事例的意图是 2、第2段和第6段,分别与三个事例是什么关系?(概括这两段段意)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点就是 3、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各写的什么?
5、 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中的“?”“!”分别指什么?这样表述好处是:2、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在第3段的故事中,谢皮罗是怎样把“?”拉直成“!”的? 3、第6段中“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一句俗语,形象的表达了 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个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 4、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这句话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 5、 锲而不舍:锲,读 ,“锲”的意思 。“舍”的意思 。比喻 。 6、 那么这种“偶然机遇”只能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 这句话说明发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1) (2 ) (3) 7、 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普遍( ) 出生( ) 习以为常( ) 反义词:粗大( ) 特殊( ) 错误( ) 2.读第段,文中的“?”和“!”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仔细读第段,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哪些疑问?得出了什么结论? 4.“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 )的科学精神。(请在短文中找) 自我评价: 个人( ) 对手( ) 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