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30717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要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1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 共物品(外部效应: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利 益),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 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财政手段。3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 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1 公共物品的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 成本的增加)2 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3)

2、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三、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 财政的概念2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 与支出的对称性。3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 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定财政收入 占 GDP 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投资规模;调节财政 投资方向;提高财政本身配置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定价1 公共物品的分类和生产:(1)纯公共物品由国有部门和单位提供,

3、采取国有国营模式。(2)混合性公共物品采用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产品采用市场化模式。2 公共定价:平均成本定价法(最大福利),二部定价法(基本费 + 从量费),负荷定价法(按不同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1 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2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分类1 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和其他支出。2 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 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在财政支出的总额中, 购买性

4、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 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 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 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 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 入分配职能较强。二、财政支出规模分析1 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 相应随之提高。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 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 约的需要,并要求建

5、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 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经济因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密集化,由 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 作。此外 ,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 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 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快于GDP的增长。(2)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导致财政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经济发展阶段论:早期阶段(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中期阶段(对私 人投资的补充);成熟阶段(转向教育,保健,福利支出)2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1)

6、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财政支出增长率是一条波折上 升的曲线,而且有些年份波折度较大。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运行的曲 线呈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明显体 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2)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经济体制改革 前,占GDP比重较高是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占 GDP 比重逐年下滑是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经济改革逐步到位和 GDP 的增长后,财政支出趋于回升;2003 年以后逐渐转向了稳健的经济 政策,使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增长势头趋缓。3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 因素。

7、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1 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 资产。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2 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科卫支出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1 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1)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有不断下降的趋势。(2)影响行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经济整体 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 费本身的使用效率。2 国防费:包括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和装备费(1)我国的国防政策:维护国家安全

8、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 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 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 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2)谢林的军备观点:谈判本质上是非零和的。任何基于冲突的谈 判,若谈判失败,则双方都会受损;任何通过谈判达到的协议对双方 来说都会比未达成协议要好一些。三、文科卫支出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之二: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1 投资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 时,政府往往首先采取措施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

9、势头减缓。2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不盈利或微利,具有外部性;投资规 模大;投资于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相关领域;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 阶段相关。3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 就业创造标准。二、基础设施投资1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 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三、财政对农业的投资1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农业

10、是使国 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 财政对农业投资政策的基本特征(1)以立法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 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1 财政投融资体质的现实意义(1)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 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2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11、银行,中国进出 口银行。3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业务职能的政策性;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 性相结合;4 我国政策性银行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思路: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 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融资环节的严谨 高效;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财政收入分类1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和其他收入2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 +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二、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1)总

12、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2)1978-1995 年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逐年下降。财政对企业的减 税让利,企业本身并没有得到实惠,而企业的缺口则要由银行发放无 约束的贷款来满足。(3)“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第八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进行 的非惩罚性的、强制的从私人部门向公有部门的资源转移。2 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 税收术语(1)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2)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 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3)课税标准:国家征税时的

13、实际依据。(4)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 的尺度。(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5)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 额。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缴纳税额的程度。(6)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 最低界限。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 额。7)课税基础: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4 税收分类: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直接税与间接税;从 量税与从价税;价内税与价外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第二节 税收原则1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普遍征税,平等征税(2)

14、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二是 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 的提高。(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 互为条件的统一体。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1)公平类:受益原则,能力原则(2)效率类: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定简化原则 3 税收中性: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运行。(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 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是税 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3)税收超额负担:政

15、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 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 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 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2 税负转嫁分为前转方式,后转方式,其他转嫁方式3 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容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 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1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 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2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 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 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到各类商品的购买量。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1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增加工作时间和减少工作时间)2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收益的减少和以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