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30683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家管理智慧讲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法家的管理思想一、法家早期的代表人物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和申不害、西门豹(一)管子其人史记管晏列传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治国全才,诸葛自比。(二)管子的法治管理要义管仲精于法治,其管理的要义在于法令、爵位、赏罚。治国三手段:号令、刑法、赏禄;六种灭亡因素:亲者、贵者、财货、美色、奸佞之臣和玩好之物。齐桓公之死:易牙、开方、竖刁。1、法令:重令篇讲到“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

2、故曰:令重而下恐。”制定法律严格执行。2、爵位:立政治国“三本”:“三本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过於君子,其为怨浅;失於小人,其为祸深。”按照爵位制定享用等级,根据俸禄规定花费标准。厘定爵位,突出权势,分出尊卑,以此建立社会秩序。“各顺其序,各司其职”,君主,要统御众官,而非要干涉众官职责以内的事务,作为官吏,要处理好职责以内,而不要超出职责以外。3、赏罚:管子论及赏罚颇多。赏罚分明,赏罚应善于变化,赏罚要看对象。(三)子产(?前522年)又名公孙侨,字

3、子美,郑国贵族,晚于管仲而与孔子同时。史记郑世家云:“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第一个提出主张治国应宽猛并用,然以猛为主。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子产语:“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习之,则多死;故宽难。”儒家(孔子)继承“”宽以服民。法家继承了“猛以服民”。后来商鞅据此提出“法者,所以爱民也。”。(四)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

4、学家,也作李克。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主要内容:第一,废除官爵世袭制。第二,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而在古代法律史上地位很高。第三,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开垦土地。第四,实行“平籴di法”。第五,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五)商鞅经济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

5、度量衡政治措施。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六)韩非及其哲学观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du、内外储、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早期法家

6、大致分为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张三者相结合,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从而系统地发展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的这些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集大成体现在他将前期法家的“法”、 “术”、 “势” 结合起来,以荀子思想为思辨,创立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尊主安国”的君主专制理论中。韩非的哲学观人性观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历史观 “事异则备变” ,“不期循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价值观“

7、有功受赏,有罪受诛”;认识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国家观“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二、法家的管理思想法家治道模式:以道为旨,以国之治强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控方法,法势术三者相结合,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治道模式。(一)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物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大意 法律制度是天下的规程,万物的准则。1、人性“自为”的管理前提;慎道:“自为”:靠自己;商鞅:自私自利,好利恶

8、害;韩非认为,人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造马车与造棺材的目的。韩非讲了一对卫国夫妻的故事:一天,一对卫国夫妻去作祈祷,妻子虔诚地求愿:“愿我平安无事,得到一百束布。”丈夫不解的问:“为什么只要求这么少?”妻子回答:“多了,你会用它去买小老婆?结论:自私本性不能改变,管理者要顺应并利用这一状况。法治即是从人性出发而设计的一种管理制度,并以此来制约人的自私之性。2、以法治国的管理取向儒法之别? 人治法治?为何取法? “使中主守法治,拙匠执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法”的三重含义:立法立制度,定规矩;变法制度变革;任法排除情感,以法为准3、一断于法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明法”,就是要将法律条

9、文公布出来,使法令公开化、明确化,让老百姓明明白白,认真遵守。 其次是“守法”,就是要求法律制度必须普遍适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最后是“严法”,就是严格执行法律制度,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甚至不惜实行严刑峻法。(二)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法家十分注重最高管理者(帝王)的权威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张帝王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势”来实行“法治”、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又主张用“法”与“术”来稳固、强化帝王的权威,法家所提供的是一种集权管理模式。 1、得势而治的权势作用。儒家:以德服人;法家:以势服人“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八经) 权势是制服众人的凭借。所谓“势”,即权势、权威、权力。管理的前提

10、和凭借慎到指出,君主要想实行“法治”,必须“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孔子名满天下,人人都称他为圣人,但他周游列国也只有70来个学生追随他。鲁国当时的国君鲁哀公生来愚笨,但全鲁国没有一个人敢违背他的意志,即使孔子也不得不听鲁哀公的命令,说明:权势高于一切。2、得助于众的权威基础得助则成,释助则废。(慎子威德)大意:只有凭借众人的帮助,才能够把事情办成功;如果摈弃众人的帮助,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法家强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但又明确指出,这种权威的基础来自于民众,即所谓“得助于众”。慎到论述说:一把软弱无力的弓,凭什么能够把箭射上天?这靠的是风力。同样,一个没有多大本事的人,居然能够发

11、号施令,那也是因为得到众人的帮助。 管理者要想得到众人的帮助,就要善于集思广益,兼容并包。慎到指出,人们聚居杂处,各干一行,其专长各有不同,这显然是由各人的兴趣、爱好所决定的。作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应当充分爱护并热情培养这些各有专长的人,当作自己的依托。对这些人,不但要竭力加以包容,还应当精心进行培养,也不要定下什么框框,去作种种限制。这样,管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就不会匮乏。古代故事 李斯上书批驳“逐客令”3、重在人为的权力运用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与“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是指客观的既定条件下的或治或乱的管理情势;“人为之势”则指管理者通过创造条件而人为地对自己权威的强

12、化,使被管理者不得不顺从君主的意志和的权威。法家获得“人为之势”的手段: 重赏严罚(韩非),以刑去刑(商鞅),控制言论(商鞅),不贵学问(商鞅、韩非)李斯建议:“焚书坑儒”愚民政策。(三)为用的控制技巧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韩非子难三)大意:所谓“术”是藏在君主胸中,用以综合检验各种情况,而暗中驾驭群臣的。韩非将申不害的“术”纳入其“法治”体系,并力图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韩非看来,“法”是君主要求臣下遵守的东西,而“术“则是君主自己掌握在手里的东西,“君主不用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不守法,就会在下面胡作非为。” 因此,“术”和“法”缺一不可,都是帝王行使权力所必

13、须具备的东西。韩非子驾驭臣下的“七术”从不信任的角度1、参观:从多方参考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罚必威严,要有权力3、赏誉:赏赐要讲究信用。4、一听:逐一听取臣下言论。5、诡使:故布疑阵迷惑臣下,以观察是否忠诚6、挟智:明知故问7、倒言:故意说反话,做反事,以检验臣下的正邪。韩非的监督技巧防奸术,首先是辨别“成奸”之术。1、同床(“吹枕边风”)人臣贿赂君主的夫人和宫妾2、“在旁”人臣贿赂身边的太监、侍从3、“父兄”4、“养殃”投君主所好5、“民盟”人臣发放公家财物或私行小惠取悦民众6、“流行”豢养巧言之人,为自己私利向君主进言7、“威强”人臣招揽侠客以恐吓群臣百姓成其私8、“四方”借用别国的势力来挟制恐吓自己的君主管理者潜御下属、确保权力的方法1、可测术。 8、善用二柄(刑、德)术。2、装聋作哑术。 9、因任授官术。3、明知故问术。 10、防止篡位术。4、监视群臣术。 11、防范近亲术。5、严防重臣术。 12、韬晦之术。6、功君罪臣术。7、除阴奸术。法家思想在管理上的误区:1、重制度,轻文化。 二者的关系?2、人性都是“恶”的以刑去刑。 管理中的大棒政策好吗?3、过度的集权 诸葛亮是如何去世的? 启示:正确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