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30210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常识归纳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

2、这三个要素, 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也必须要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把握六要素技巧 ,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类型: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1欢迎下载精

3、品文档线索大致分六类:1)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抒情贯穿全文。2)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 、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 -赞赏蜜蜂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 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 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

4、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1、 叙述类型三、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在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的背影”。这是

5、文章的开头的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身难忘的往事。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 1、强调。2 、制造悬念。3 、 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 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6、 点明题旨的句;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和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音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2、联系具体语音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3、结合整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五、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 A 承上启下的过渡、 B 总领下文或C 总结上文的作用、 D 设伏笔、 E 作铺垫F

7、前后呼应二、从内容上:常有 A 开篇点题、 B 深化中心、 C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呼应后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结全文)六、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遭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

8、、视、嗅、味、触觉)。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七、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方法及其作用: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描写+对象 +特征(性格)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 包括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

9、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

10、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B作文: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作用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八、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3)夸张:突出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11、。(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印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九、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 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

12、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十、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十一、开放性试题应注意: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7欢迎下载精品文档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发生,要明确中心,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