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28761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发现问题、提出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发现问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满足于学生“懂了”、没有问题了。有人把我国学生眼下提出问题的状况形象地形容为:小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高中毕业时却成了一个“句号”。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并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分析总结出制

2、约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念制约。首先,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师道尊严”历久弥新,经过顽固的应试教育的锤炼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使得教师心目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专利,整个教学只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严重影响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静态的知识观(即将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影响下,课本成了权威的载体,教师成了权威的化身。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历史就是教师

3、和课本教给的,教师和课本代表的就是真理,从而产生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把学习历史当成纯知识的记忆,即没有任何的疑问。这种错误认识和观念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扼制。二、态度制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学生的态度对积极思维、问题意识的产生尤为重要。问题意识的产生首先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没有积极思维活动的展开,没有对学习内容注意力的集中,问题的产生

4、是不可能的。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历史课同地理课、生物课等在学生眼中是所谓的“副科”,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对历史课厌学、怕学的倾向,有的学生认为历史课学习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没有用”,在升学考试中占的分值又低,因此学好学坏都无所谓。抱着这样的态度,就连完成一般的的学习任务都成问题,更不要说积极学习,产生问题意识了。三、方法制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抑制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之一。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被推出,但是有些教师只看到“形”的变化,没有看到“质”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穿新鞋走老路”。如启发式教学,演变成形似启发,实为注入的“满堂

5、问”;开放式教学,简单化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提问。提问的主体和提出问题都是教师,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单一的“答问”。其实质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听客、笔记员,从而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追求知识的记忆效果,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四、技能制约。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思维困惑的明确表述。有些学生对历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出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技能,对问题“意会而不能言传”,想问不知从哪里入手、不知怎么问或词不达意,提出的问题偏离中心。这也是课堂上学生无问题或少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上是抑制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生知识面窄,和社会、自然界接触少、生活范围小;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平时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等等。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