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28420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卷各大题答题对策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二、文言文阅读要点:快速阅读全文,了解大意,不要求每字搞懂。对照题目的内容概括再看一遍。解答试题。1、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

2、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认清圈出人物姓名、字号,排除翻译干扰。如,“杨公则,字君翼,天水县人也。”“公则伪许而图之。”“公则”二字就极易被当作实词来翻译。论语“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中子贡的名“赐”也很容易被学生当作实词来翻译。3、【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

3、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4、【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5、【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

4、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6、【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

5、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7、 【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

6、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三、诗歌鉴赏怎样读懂一首诗 1、通过标题、诗句和注释,判定题材类型。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先判定诗歌的题材类型。常见的题材类型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送别诗、讽喻诗、闺怨诗、干谒诗、哲理诗等。2、高

7、考试卷卷面文字讲求经济节简,能省则省,所以诗歌下的注释必然在解题中作用不小,考生一定要将注释结合进答案中。如:陈与义的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问题:诗人在第一句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这道题就要将注释的内容结合进答案中,“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3、诗歌鉴赏答题简易格式1、形象:身份+性格 +(形象意义)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

8、/揭露)什么感情4、意境题:描绘图画+氛围特点+思想感情5、品味关键词句:字的含义+句中意思手法+表达作用、思想感情(句意+文中作用情感+表达效果)6、赏析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揭示手法+手法在句中体现+分析表达作用(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句分析特色+思想感情。9、分析构思:概述诗句内容+揭示诗句联系+思想感情10、分析典故:点明典故出处+说明典故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11、诗论评析:明确涵义+表明观点+阐述理由12、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4、写

9、景类诗歌写景:动静;远近高低;点面、虚实(虚为想象、夸张);形、色、味;视、听、味、嗅等;整体和局部,全景和特写; 写景的画面美(重点在色彩、形态)。5、古诗鉴赏有关知识【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如:陶渊明朴素自然 李 白豪放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王 维诗画一体 王昌龄雄健高昂 高 适悲壮苍凉 陆 游悲壮爱国 李清照缠绵哀婉 【修辞手法

10、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作用见后表格) 【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映衬、反衬);借景抒情或融景于情;(诗歌的结构一般是前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直抒胸臆;以小见大;正面侧面;直接间接;诗情画意;比兴。【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字语:离别之情;思乡之情;相思之情(思友、思亲);报国之情;坚守节操之情;乐观向上之情;悠然自得之情;忧国忧民之情;怀才不遇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壮志难酬

11、之情;孤独郁闷之情;闲适愉悦之情。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12、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四、文学名著阅读易错:答题不全面或浪费字数和卷面方格。1、审视:审清题目要求,涵盖答题要点。 题目是命题者根据命题意图所提出的要求,答题就必须根据这个要求回答。是要求简述故事情节、情景或事件,还是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人物性格或思想意义,一定要审视清楚。因为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通过“咬文嚼字”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抓住题干中叙述性语言和关键词,涵盖答题的要点。在没有审清试题要求的情况下,就匆忙作答,就有可能漏掉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而导致失分。 2、切入:找准

13、切入角度,把握表述内容。 审清题目后,就要注意找准切入的角度。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要判断清楚。 3、简洁:理清答题脉络,简洁流畅表达。 文学名著题,一般来说,都是要求考生简述问题,“简述”就是要求“简洁叙述”, 由于该题有字数限制,答卷的方格也是有限的,所以考生应先在草稿纸上拟出5个采分点,力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全面完整地答题。其次还要明确故事的起讫点,一些考生复述时起点太早,浪费字数和方格,结果在余下的字数内无法完整复述故事,造成丢分。如,复述“宝黛初会”,一些考生将“黛玉进贾府”的缘由当作“初会”起因,于是从黛玉丧母说起,浪费了许多笔墨,却把初会的一些重要细节给漏了。另外,故事结点也要

14、明确,否则也很容易丢分。如,复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许多考生都将放走曹操当作故事结点,其实“刘备求情,关羽免于处罚”才算故事结束。4、准确:准确回答问题,切忌张冠李戴。 简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准确表述答题内容,即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完整,而起因和结果只要简单一两句交代即可,应把重点放在对经过的介绍上,介绍清楚事情的开端经过结果。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应准确,力避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五、文化经典阅读一、粗译文本,尽量读懂文本的“字面义”。要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首先要会翻译,要求试着粗译即可。粗译应充分利用已有和现有的一些条件:1

15、、积极调动以往积累的文言知识,大胆又灵活地迁移到文义的疏通上;2、选文后若有注释应最大限度地借之于看懂文义;3、选择题的选项对文本理解具有很强的“提示和导读功能”,应使这种功能最大化以降低理解难度。二、从选择支的比较上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选择支的内容常形成互补或对立关系,认真比对又结合文本大意理解,一般能确定答案。三、让选择题的选项导引着简答题的书写。通过选项的阐释,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会被揭示得较为透彻,考生只要顺着选项所指引的思路,吃透要求,文从字顺地立论阐发,就可较好地简答。如果题干有别的材料让考生结合着分析,那么,应先翻译材料,然后应从同向或异向角度迅速悟出“结合点”,而后紧绕它融合文本理解展开简答。四、提早作好应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