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7206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心理学课,在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请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为什么?同学们,请听好,我刚才问的是:“请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并不是请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好多同学都下意识的翻译为,请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好,现在,再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刚才那位同学回答对不对?都对。刚才的这个测验,就给我们展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两种方式:一种叫聚合性思维,另一种叫发散性思维。所谓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或利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比如: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长和该边上的高,求三角形的面积,这时我们会根据忆知的条件和头脑中已有的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就

2、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是聚合性思维,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是发散性思维。内容:发散性思维,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发散性思维的定义和特征;二是发散性思维的测量;三是影响发散性思维的因素。其中第三点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发散性思维是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他的智力三维结构中首先提出的。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而不拘泥于一个途径或原来的理论,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或重要因素。它有三个特征:(一)流畅性,是指思维活动灵敏迅速

3、,畅通少阻,能在智时间内发表较多的概念。它是发散性思维的量的指标。(二)变通性, 是指思考问题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定势的束缚,产生超常的构思。(三)独特性,是指产生前所未有的新观念,表现出对事物超乎寻常的见解。因而这一特征,能更多地体现发散思维的本质,也就是独特性。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二、发散性思维的测量:发散性思维的测量是创造力测量的重要方面,虽然没有气质测试,能力测试那么成熟,但是许多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讨和有益的偿试。我们常用的发散性思维的测试包括吉尔福特测验,托兰斯测验,盖茨尔斯测验,沃利奇科根测验。我们今

4、天就用沃利奇科根测验,为现场的同学做一次发散性思维的测试。沃利奇科根测验是给小学生做的,为什么要拿来给我们大学生做呢?目的是为了解一下,我们大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比,究竟那个水平高。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测验,沃利奇科根测验分为格外用途,举例,相似,线迹解释,图形解释五个方面,它测验的标准,就是答案越独特、越新颖,越好,分值也越高。首先我们看第一种:1、格外用途:一张费报纸有什么用途?最低分:拿它做一顶纸帽;最高分:当我愤怒的时候,扯碎它!2、举例:A、请举出圆的东西?最低分:盘子。最高分:老鼠洞。B、请列出带轮子的东西?最低分:手推车;最高分:电唱机3、A、相似:窗帘和地毯有什么相

5、似?最低分:都要洗;最高分:都会被狗弄脏B、老鼠与猫有何相似?最低分:都有一条尾巴。最高分:都会使女人叫喊。4、线迹解释:A、一条横线。这是什么?最低分:一根筷子。最高分:一堆蚂蚁整整齐齐的排成一列。B、一条弧线:这是什么?(一堆蚂蚁弯曲着排成一列)最低分:彩虹、半个在升起的太阳。最高分:这是我钓鱼的时候,起钓的那一刹那。C、三角形三边三个小圆。这是什么?最低分:三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最高分:三只老鼠在啃一块奶酪D、不封闭的长方形上有五个小圆。这是什么?(五个老鼠在啃一块大奶酪)最低分:桌子上放着东西;最高分:一只脚和五个脚趾5、图形解释:圆圈外有一条鱼?这是什么?最低分:小孩的头顶、苹果。最高

6、分:这是我坐着飞船遨游太空,俯看地球,发现地球上卷起的龙卷风。好,到这里,我们发散性思维的测验暂时告一段落,现在请大家评判一下,你的答案有小学生新颖、独特吗?(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好多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如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研究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学者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认为,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他的聚合性思维是呈上升的趋势,而他的发散性思维是呈下降趋势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或者说是妨碍着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三个内容。三、影响发散性思维的因素影响发散性思维的因素主要有这么三点:一个是心理因素,一个是教育因素,一个是认知因素。(一)心理因素先看看心理因素中的心理定势。1、

7、心理定势A卢钦思实验心理学家卢钦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大学生用A、B、C、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量得D杯子中水的容量。这是一个现场实验,我们这里因为条件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的杯子,我们就用一些数学公式来表示。题序三个水杯的容量要求量出的水的容量DABC121127310021416325993184310549426215205943162349320D=AB2C师问:这是不是最佳的答案。它的最佳答案是D=A-C这是心理学上一个真实的实验?心理学家卢钦斯把大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按刚才的顺序完成16要求的杯中的水的量,而控制组只需要量出2和6题D杯中水的量。结果发现:实验组有

8、81%的人第6题是用D=AB2C,只有17%的人用D=A-C,还有2%的量错了。控制组第6题用D=AB2C的没有,用D=A-C的100%,没人错。从这个实验中要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先不讨论,等下面这个实验做完一起来讨论总结。B九点四连笔实验要求大家用四根相连的线穿过九个点,而且必需是一笔画出来,师问:“你为什么没有做出来 ?”(局限在九个点之内)犯同样错误的请你举手。通过以上两个测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论。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有一种用习惯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它对我们的思维有一种诱导作用,这就是定势,在心理学上就叫心理定势或称心理定势。什么是心理定势?上节课布置你们要预习的,谁来

9、说说?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对于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洋、汽、油、清、淋、那么氵加去读什么?)这种定势的存在也极大的束缚着我们的发散性思维。第二个2、从众心理什么是从众心理?是个人由于真实的和臆想的群体压力,在认知上或行为上趋向群体的期望,与群体的多数人相一致。从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是比较普遍的,或者说是司空见惯。比如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当你做第一道选择题选出了(B)但是不小心发现右边的同学选的是(D),往左一回头,又不小发现左边的同学也选的是(D),这下子你就矛盾了,小心的看了一下后的同学,他也是(D),这下心理也就不矛盾了,拿起笔,飞快的刮掉(B),写上

10、(D)。在平常有这种现象吧?我们再看一段录相:这是一个心理学老师在电梯里偷拍的。我们经常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从众,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发散性思维。3、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对发散性思维有很大影响,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人的发散性思维,不健全的人格压抑着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有十条: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批判性强、敢干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被复杂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当然,创造的个性特征不仅限于上述这些,比如发散性思维还受个体的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上述几点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创造

11、者的非从众性的个性特征。 因为在创造的过程中不免要标新立异,而要标新立异就不能“从众”。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者的创造心理是相当脆弱的,因为他们“受不起差异感的压力”“他们惧怕发生问题与矛盾,惧怕与众不同,受人讥笑”,由于惧怕与众不同,“模仿、追随、抄袭、等就成为从众者的行为。”当然,人们在谈到创造时,对非从众性的个性特征,应该给予赞扬,但是非从众性的个性征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个性特征,它有可能变成固执已见。因此,如果我们简单的把非从众性等同于标新立异,将标新立异与反社会行为混为一谈,那也是不正确的。讲到这里,我要送给同学们两句名言,一句是爱因斯坦曾经讲送给那些缺乏批判心,缺乏怀疑心的人。伟大的发

12、明家:也许是命运捉弄了我,正是因为我怀疑了权威,命运让我也变成了权威。另一句是送给那些自信心不强,感到自卑的同学的,俄国著名文学家。切苛夫说的,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要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因该叫,就象上帝赐给它的声音去叫吧。(二)、教育因素法国教育家尼克尔,有一天在一所大学讲课,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个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们经过思考,非常一致地告诉他,这就是一个粉笔点,他非常生气地说:“我太遗憾了,昨天我在一个幼儿园这个问题,小朋友告诉我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电线杆子的尖,这是猫头鹰的眼睛,这是小石头、小水珠”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把大家的?拉成了。心理学

13、家吉尔福特讲过,强调收敛式思维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往往是以牺牲发散性思维为代价的,我们总是努力教导学生们怎样去获得那些已由我们的文明所肯定的正确答案。我们在无意中阻碍了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我国教育界,以牺牲发散性思维来成全聚合性思维,集中表现在考试答案标准化的思维模式。请大家看这样一幅漫画,在小学的课堂里,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水;另一个学生上来回答是春。哪个更好?当然春更好,多有诗意,但是这道题是有标准答案的,老师在水后面打上了对号,在春后面打上了错号。任可一个从应试教育过来的人都能体会到这幅漫画的深刻含义,当前我们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14、转变。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认为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够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开设几门选修课,搞几个兴趣小组上,而要在思维的深层上有所改变,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聚合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向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从最追求思维的唯一性,向多解性转变,追求思维正确性向追求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转变。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的哲学家讲过:“对于一个中小学的教育,我认为就是把一个不清楚的东西讲清楚了,对于大学,研究生教育,就是要

15、把一个清楚的东西讲不清楚了。” 这句具有哲学意义的话提示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倡导思维的批判性,第二要倡导思维的发散性。当前教育,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关键是要改革考试方式。因为考试是整个教育的指挥棒。传统的考试方式基本都是考大家的聚合性思维,那么有没有一种考查学生发散形思维的办法呢?有的,近两年,我校在考试制度的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例如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层政治工作忠诚卫士修养等课程,在考试形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例如忠诚卫士修养采取写教案,上课,写论文的形式,使考查答案唯一式的成份少了,发散性思维能力成份增加了。谈到教育的问题,我们就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要牺牲发散性思维,成全聚合性思维,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我认为,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被人们忽视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大问题。(三)、认识论因素长期以来,我们自发的有一种认识论的假设,就是客观世世界只有一个,对它的正确认识也只有一个,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去寻找这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我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模式的根源,这种观念极大的束缚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