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之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26895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之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安全管理之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之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之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 为了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均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措施上提供多等级的重迭保护,以确保核电站对功率能有效控制,对燃料组件能充分冷却,对放射性物质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原则一般包括五层防线,即第一层防线:精心设计、制造、施工,确保核电站有精良的硬件环境。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对核电站工作人员有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人人注意和关心安全,有完备的软件环境。第二层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排除故障。第三层防线:在严重异常情况下,反应堆正常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动作,防

2、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造成事故。第四层防线:发生事故情况时,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包括各外设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第五层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伴有放射性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按照纵深防御的原则,目前的设计在核燃料和环境(外部空气)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指中国目前使用的压水堆核电站)。即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块,核燃料放在氧化铀陶瓷芯块中,并使得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气体产物8%以上保存在芯块内。第二道屏障:燃料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制造的包壳中,构成核燃料芯棒,锆合金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在高温下不与水

3、发生反应。第三道屏障:压力管道和容器(冷却剂系统),将核燃料芯棒封闭在2cm以上的钢质耐高压系统中,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内。第四道屏障:反应堆安全壳,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壁厚近00,内表面加有0.cm的钢衬,可以抗御来自内部或外界的飞出物,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核电站配置的外设安全系统包括:隔离系统,用来将反应堆厂房隔离开来,主要有自动关闭穿过厂房的各条运行管道的阀门,收集厂房内泄漏物质,将其过滤后再排出厂外。注水系统,在反应堆可能“失水”时,向堆芯注水,以冷却燃料组件,避免包壳破裂,注入水中含有硼,用以制止核链式反应。注水系统使用压力氮气,在无电流和无人操作情况下,在一定压力

4、下可自动注水。事故冷却器和喷淋系统,用来冷却厂房以降低厂房的压力。在厂房压力上升时先启动空气冷却(风机换热器)的事故冷却器;再进一步可以启动厂房喷淋系统将冷水或含硼水喷入厂房,以降热和降压。以上所有安全保护系统均采用独立设备和冗余布置,均备有事故电源,安全系统可以抗地震和在蒸汽空气及放射性物质的恶劣环境中运行。 核电站运行人员须经严格的技术和管理培训,通过国家核安全局主持的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值岗操作员或高级操作员执照才能上岗,无照不得上岗。执照在规定期内有效,过期后必须申请核发机关再次审查。万一发生了核外泄事故,应启动应急计划。应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疏散人员,封闭核污染区(核反应堆及核电站),清除核污染,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