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2620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篇 教学目标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斗的缘由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斗的性质,从而培育学生观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缘由、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化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进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熟悉到西周奴隶制经济进展之所以快速进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仆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教学建议 学问分析 商朝最终的商纣王

2、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今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富强时期。 教法建议 难点突破: 指导学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简洁图表概括理解简单内容的方法. 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答复“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教会学生使用比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对学生进展的影响 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缘由的分析,使学生熟悉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进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提醒朝代变迁的缘由。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重点。由于正是通过这场战斗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由

3、于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进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分封制 分封制是本课难点。分封的缘由,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简单,而且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难点:分封制 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争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_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_,使学生理解但凡违反历史进展潮流、违反人民意志实施_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缘由,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进展、强大是周人经过

4、艰难奋斗,和特殊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获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缘由,用比拟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展分析周胜商败的缘由?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争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斗?:(商纣王的_,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进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抵抗和阵前倒戈。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斗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进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

5、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讨论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根底。 2、分封制和等级制 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争论:学生能够答复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稳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展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6、3、奴隶制经济的进展 农业的进一步进展 手工业的进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拟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进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制经济的进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进展是建立在广阔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根底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二、国人_和西周灭亡 1.国人_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的_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quot;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根底上,进展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争论国人_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让学生叙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7、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详细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讨论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根底。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看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留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育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聘请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拟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熬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

8、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从张骞、班超的经受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坚韧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念、恒心才能取得胜利。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绚烂。我们应当为辉煌的中华文明傲慢骄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展了广泛地沟通,使中华民族不仅汲取了其他区域文明的很多精华

9、,同时向世界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绚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_的消失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 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严密联系。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亲密。 汉朝在

10、西域统治地位确实立,对形成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汉武帝到东汉末,经过350年的战斗、和平,经过经济文化交往,不仅使汉族统治者熟悉到西域是汉朝的一局部,也使西域各族把自己当成汉朝的一局部。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今日新疆在历划入中国幅员。从今以后,新疆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析: 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会取名“丝绸之路”,说明什么?学生确定会有疑问。丝绸之路的线路也比拟简单,况且本课还有一条张骞通西域线路示意图更简单混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鼓舞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大事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新编历史剧的剧照、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11、使学生对课本有肯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教师细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的兴趣。 3.讲张骞时,可让学生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急等。还可结合书上“张骞出访西域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4.丝绸之路,可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或结合地图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5.讲班超时,鼓舞学生讲他的故事。然后,将张骞与班超进展比拟。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以丝绸之路为内容设计旅游线路。 2.学生以政府的名义拟写表彰张骞、班超功绩的诏书。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张骞和班超出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

12、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域让学生比拟两副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这就是今日要了解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日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制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访西域 提问 (1)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匈按掌握西域对西汉有什

13、么影响? (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制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非常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剧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缺乏,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实行和亲政策,以避开匈奴的_扰。匈奴掌握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静。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逼。 经过汉初的疗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打算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状况就打算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

14、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适宜的人选,打算下诏书招募。(让学生分组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急等。) 在这种状况下,张骞应聘。(由学生介绍张骞应聘前的简洁状况。)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看书中张骞出访西域图教师进展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发挥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提示:可描写汉武帝的嘱托、鼓励,张骞表示不辱使命等。) 张骞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受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后来张骞最终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可由学生补充内容) 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答复教师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