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25885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解读二、本单元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本单元的教科书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编写本单元时一个基本的考虑是还想保留双基中重要的和工具性的部分,否则高中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讲得又不能太深,要基本符合课程标准对基础知

2、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2、本单元的特点:总体特点:抽象思维多,难点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涉及到的概念有元素、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实验少,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此外,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以及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教学会有一定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2)“活动与探究”多,共有九个小题。有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3、课题2),有规律的寻找与总结(课题3),有韵语的编写与记忆(课题4),活动形式丰富多采,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归纳,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结论。(3)化学史料多。虽然课本上对一些化学史料作了从略处理,但并不说明这部分史料课堂上不予介绍,恰好相反,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查阅资料,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4)内容精练,整体难度降低。与旧教科书相比,本单元的内容和要求均降了很多,但在新的初中教科书中,本单元仍旧是一个难点,这是由内容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微观的理解是很困难的。(5)图示和表格多,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原子构成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等。另外,

4、本单元首次采用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卡通画来展示物质的形成过程,可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降低难度。(6)把化学式和化合价合并在一个课题中,节省了篇幅,教起来也比较顺。本单元是全书的一个难点,虽然降了很多,仍是难点。教过初中化学的老师历来十分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现在又降了很多,教起来不会有困难,但教科书的文字量幅度减少,因此有些地方需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解释说明等,用新教科书只是照本宣科是不成的。 3、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4、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5、本单元

5、教材设计思想精减内容,降低难度。增加图示、表格,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加课堂活动,如讨论、活动与探究,以活跃学生思维、及时消化。三、本单元需要说明的问题1、课程标准中“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是由多个单元共同完成的。在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分子”“原子”的名词,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分子和原子”一个课题专门讲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本单元进入到原子的内部,讲原子的构成,只是再引出一个高潮,这几部分内容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学生建立粒子观。2、关于相对原子质量教科书考虑到学生没有同位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

6、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教学时对相对原子质量,重点放在“相对”的含义和它的应用上,也就是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工具性价值,即会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和元素周期表中查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了,而且课程标准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求不高,计算也不困难,在教学中不要在此做太多的文章,不要推导证明。化合价的教学也把重点放在它的应用性上。3、关于元素“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

7、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的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

8、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教科书中71页的讨论就是要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为学生将来

9、学了更多的化学反应以后,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这一基本观点来奠定基础。4、离子(教学要求的把握以“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和课题后的“习题”为基准)课题3离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教学时对相对原子质量,重点放在“相对”的含义和它的应用上,也就是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工具性价值,即会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和元素周期表中查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了,而且课程标

10、准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求不高,计算也不困难,在教学中不要在此做太多的文章,不要推导证明。化合价的教学也把重点放在它的应用性上。3、关于元素“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

11、的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

12、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教科书中71页的讨论就是要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为学生将来学了更多的化学反应以后,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这一基本观点来奠定基础。4、离子(教学要求的把握以“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和课题后的“习题”为基准)课题3离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初步建立粒子观。这

13、部分内容与旧教科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只是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就可以了。虽然教科书第一部分核外电子排布介绍了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等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作铺垫,第一部分核外电子的排布与旧教科书要求完全不同的: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就是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至于怎样分层的、怎么样排布是不要求的。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到课题3离

14、子为止,教科书已初步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可利用教科书中“物质及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来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等来小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5、化学式与化合价特点:工具性、应用性较强;学生活动多,讲练结合。教科书中对于“化合价”的定义也是弱化的,以举例的方式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把重点放在如何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上,也就是化合价的应用上。关于原子团,标准中也没提,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概念,很多地方是过不去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补充,因此教科书中出现原子团的概念,并给出了几种根价,如硫酸根、硝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等。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方便的使用化学式。如果没有原子团,学生写化学式就很麻烦。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应任意扩展和加深。6、课时划分建议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1 课时课题 2 元素1 课时课题 3 离子1 课时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2 课时本单元知识整理与小结1 课时2008.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