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253799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熟练掌握简单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要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1】。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

2、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性循环结果。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更严重的是极度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20以内的加法主要还是用凑十法,让孩子明白算理后,要让孩子多练习,当然不能说光让他做题目,可以在生活中让他学数学做数学,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学得有成就感.加法学好后,减法就简单了,因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用想加法做减法来完成的。认真观察学生的作业,发现很多是一年

3、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错误,如:9 +5=13,7 +9=15,11-9=3等等,而且这样的学生还不是少数,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练,针对这些现象,我决定利用一个月时间,每天课前几分钟时间,以开火车、抢答、抽查方式检查学生这些内容的熟练程度,坚持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做到熟能生巧。每一道笔算都包含若干次的口算,加强口算训练是提高笔算能力的有力措施。在进行口算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因此,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很有帮助。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依据学生的心智,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创造性地运用多样的切实可行的口算教学方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

4、的数学素养,实在重要。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1、让学生在各种游戏竞赛活动中,感受口算的乐趣,激发口算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2、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实践,让学生感受口算的实用,从而有学好口算的欲望。让学生运用口算不断解决生活问题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通过课题的实践,使学生普遍提高口算能力,并在不同的场合,能根据实际情况或数据的特征,熟练地进行口算,能灵活解决现实的计算问题。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天真活泼,求知欲强,喜欢展示自己,他们更喜欢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

5、多媒体播放出许多同龄小朋友多位数加法瞬间得出正确答案的画面,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我利用珠心算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心服口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多种形式并举:如集体抢答、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采蘑菇、赛爬梯等活泼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从而,在口算教学中,能协调好耳、口、眼,让学生多感官的、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口算的学习中来,在各种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的活练过程中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加强口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切实开展好每天一小练,每周一活动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在持之

6、以恒地活练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口算习惯。尊重学生的心智与年龄特点,在实践与探究中不断寻求能促进学生口算能力提高的有序、有效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7、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只有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才能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并及时改正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有时订正过了仍然会一错再错,这时教师埋怨,学生懊悔。其实,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关键要学会“研究”自己的错误。因为每一个错误的产生,都隐藏着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问题。作为学生要紧紧抓住自己的错误不放,认真找出症结所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

8、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道错的原因是要求学生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

9、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一定要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采用合适正确的方法对待错题,增强“免疫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数

10、学中摆脱困境,避免在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好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并熟练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注重学生勤讲算理,多说过程。1、学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例如学生对进位加法中进位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用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多媒体演示,明确算理。 算理的抽象

11、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算理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算理。在很多算理如“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我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直观形象地说明算理。3、实际应用,巩固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死板的教学算理中走向灵活、多变的生活。在熟悉、灵动的生活情景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巩固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学以至用,体现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数学教育家丁尔升【3】、吴文俊【4】等认为:

12、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教学中还要使学生掌握教材的系

13、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五、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和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

14、方法。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的书写马虎、不够规范。这部分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8,4写得像9;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看不清数字;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字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书写格式规范化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

15、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5.使学生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要让学生及时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一本错题集,让学生自己收集错题,经常复习查看,以防再出现类似错误,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提高书写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把竖式写规范,少用橡皮。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板演的机会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布置的作业要适量,尽量做到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要培养良好的教学计算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