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24570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英文学校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题型结构 题型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与应用 题量(32)136454 占分(120)261883632 2各部分知识点分数分布大致为: 简单机械 、功占33分,机械能、内能占25分,电学占45分,磁学17分。 二、学生抽样试卷分析及卷面暴露的问题 我校参考人数302人,96分以上212人,合格率69%,108以上89人, 优秀率为29.6%,平均分为101.2分。 主要问题 1部分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题第10题是三线插头的使用和保险丝的选择,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

2、,不了解地线插头应先插入插座。再如填空题18题,学生不能正确从电费发票与电能表读数算出本月的电费。 2、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语言不规范,推理不严密,导致丢分占了不少的比例。如计算题31题20062010年每年增加发电量,误认为是5年。 3、.思维不够灵活,能力仍显薄弱,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计算题最后一题恒温箱加热器接点应接在上方还是下方。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如实验题第28题第3小题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分析、推导、说理失分严重。 三、对前一阶段教学的反思 造

3、成以上错误的原因是: 1、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够浓厚,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掌握不牢固。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活动重视不够,对有关实验内容中的操作要领不了解。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 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3、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做得不到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4、对生活物理关注不够,知识掌握的“应试”成分太多,

4、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触类旁通。教学中应提醒学生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

5、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6、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我们要深刻体会和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用之中,试卷命制的过程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 四、中考一轮复习策略参考: 物理一轮复习过程应: 1、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复习工作要紧紧围绕课标,不能用以前的旧大纲要求随意

6、加深难度,要力争在拓展知识面上作些探索,要用好中考复习指南,尤其是对书中的试题进行认真的研究。重视对教材给出的插图和例题、习题的研究,并能适当拓展延伸。细化教材知识点,强化观察、表述能力培养。物理概念、规律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结、归纳,加强概念、规律教学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研究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过程,通过对比、讨论、表述,深化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达到对概念、规律的透彻掌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知识的内容,运用文字、图表阐述知识所表达的物理现象和事实,用实验、实例认识和领会知识的应用,切实夯实基础。 2、注重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实施的新要求,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接受新的教育思

7、想,注重学生的复习活动,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主动去梳理知识、剖析错误、寻找适合自己更好的复习方法。 3、要重视集体备课,复习课密度大、内容多,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切不可以为是旧知识便泛泛而谈。 4、重视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必要时进行二次创造,正确把握2007年中考命题的走向。 5、鼓励学生再做重现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深切感受物理的真实性、趣味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语言表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物理知识物化为自身的想。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提供学生更多的语言机会与情景,多说

8、多练多比较。设置情景、精选题例、适度训练能起到巩固基础、明确思路、探究方法、开阔眼界、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要紧扣中考要求,做到系统化、规范化,防止形式化、教条化。要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要在练中指导学生读题、审题、解题、答题。读题要抓助关键的字词,正确把握试题情景;审题要注重试题的物理思想,抓助物理过程;解题要以已知的事实数据为运用知识的依据,寻找突破口;答题要清晰、明确、规范。计算题的教学不要任意拔高,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7、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熟悉的事物出发。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提升对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

9、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的问题。 总之,物理一轮复习教学应以学生物理思想和学习方法的初步养成为主导,知识掌握与技能提升为基础,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宗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思考、归纳、表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利用泰州市2007年中考物理复习指南,注意知识系统化,方法系列化,训练规范化,反馈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建议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教师多自编练习,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我们全体初三教师一致认为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出得很成功,阅卷以后收获很大

10、。从试题内容的选择、试卷的排版画图及答题纸的设计,命题者精心编制至少要花两三天时间才能出炉试卷。物理试卷的题型、题量、考试时间、分值以及卷面图文并茂,表达清晰,都符合泰州中考试卷的命题风格,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32道试题对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85分左右的基础题,较好地测试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试题避免死记硬背,突出能力立意,通过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规律的迁移运用水平的考查来区分学生的水平层次,10分左右的能力题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区分功能。命题者充分吸取中考试卷上的成功做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尽可

11、能从课堂教学、实际生活挖掘命题素材,努力克服偏题、怪题,尽可能不用中考原题,很多是命题者的原创题,在难度、区分度的控制上、在探究题的设计上,都有独特的构思,这种命题的风格,不仅稳定了初中物理的正常教学,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提高,对我们今后命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注重双基考查,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新课程理念下的“基础”,包括“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建议今后的试题能一方面加强双基的考查,另一方面更多的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拓宽题材,多角

12、度、多视点的考查学生。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一些现象为原型编题,让学生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答,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注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 多角度挖掘命题素材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如旧式电能表大多已被电子表取代,期末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一变化, 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

13、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根据新课程精神,物理试题应突出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渗透人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命题时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浓厚的人文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4)多层次考查实验水平,体现科学探究,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期末试题中涉及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既综合了能量转化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涉及到定量分析、推导说理,

14、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各种试题都有梯度,尤其是关注考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反映在试卷上,就是给考生一段信息,让考生现学现用,这些试题的解答需要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筛选、整合,进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运算、分析、推理,说明解决问题办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拉开考生档次。 信息的提供对象可以是车票、铭牌、自来水水表、电能表,生活小常识、一份表格、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段诗词或俗语、一个历史事实等,同学们如何从繁杂的信息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处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以后命题的重点。通过处理这类试题,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深化和活化,而且又能生成新的知识。这是新课程下的考试所应具有的价值。 (5)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