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2161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产防病技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1. 播种期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

2、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2. 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

3、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125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

4、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

5、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钻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

6、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

7、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4.灌浆期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

8、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附录:常见小麦病害症状黑穗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纹枯病: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白粉病

9、: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根腐病: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见彩图 ),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成株叶上病斑初期为

10、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变褐枯死并生有黑霉。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种子瘦小,有的病粒胚不变色,而在胚乳腹脊或腹沟等部位产生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梭形斑。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

11、。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条锈病: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

12、麦秆锈病。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

13、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颖枯病:穗部染病先在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颖壳上开始为深褐色斑点,后变为枯白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其上长满菌丝和小黑点(分生孢子器);茎节染病呈褐色病斑,能侵入导管并将其堵塞,使节部畸变、扭曲,上部茎秆折断而死;叶片染害初为长梭形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有淡黄晕圈,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剑叶被害扭曲枯死。叶鞘发病后变黄,使叶片早枯。二、小麦栽培技术(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所谓合理

14、密植,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1.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1)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 (2)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 (4)减少倒伏损失;2.合理密植的主要内容(1)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a.根据地力和生产条件来确定 b.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期来确定 c.河南省麦田适宜的基本苗范围(参考) 产量在2 250

15、 kg hm-2以下,基本苗为225270万产量3 750 kg hm-2左右,基本苗270330万产量5 250 kg hm-2左右,基本苗240300万产量在6 750 kg hm-2以上,基本苗120225万(2)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a等行距条播b宽窄行条播c撒播d重耧播 e宽幅播种 (3)合理调控群体发展(二)适期高质量播种。1.播前准备;(1)种子准备 :a晒种,b精选种子,c用植物激素、微量元素或药剂拌种,d发芽试验。(2)农机具检修。 2.确定适宜播种期;3.确定适宜播种量; 4.提高播种质量;(1)播种深度适宜、一致,下子均匀。(2)覆土良好,播后镇压。 (3)播种方面的其他要求。(4)防治地下害虫。(三)冬前及冬季(前期)麦田科学管理。冬前:出苗越冬;冬季:越冬返青;春季:返青抽穗;后期:抽穗成熟;1.冬前及冬季管理的主要任务 (1)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时期,长根、叶、分蘖,进入和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营养物质供幼苗生长和贮备。 (2)主功方向:苗全、匀、齐、壮、安全越冬,达到计划苗数和冬前蘖数。2.冬前及冬季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调控目标 在适期高质量 播种,争取麦苗达到齐、匀、全的基础上,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并协调好幼苗生长与养分贮存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促使根量增多、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健壮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