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197281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好语文的利剑-良好习惯单位:岿美山中学 姓名:周 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第一节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

2、不论是作业、考试、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要怕枯燥乏味而忽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

3、形成。二、养成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而占用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

4、,应总结与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学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哪种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这种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师更应

5、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今天的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很差,他们一般都爱阅读生活中流行的书籍,而有的流行性读物,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学会鉴别,选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有用的读物来读。名家们经常建议读者要读一流的好书,也就是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西游记、水浒等。这些经典作品,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增强认识、体验情感有很多的益处。在阅读的时候,要用心体会

6、故事所要说明的问题,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有的作品篇幅比较长,阅读时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感人的情节,仔细地、反复地读一读。这样经常认真阅读,细细体会,才能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得比较深,印象也就比较牢。三、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目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示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初中生大多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往往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索。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比如有位学生看电视时,发现电

7、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老师平时读“”,想到是主持人读对还是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四、养成爱表达、善表达的习惯。这里所说的表达,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练

8、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1、练好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口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是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2、加强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初中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初中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需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 创建“对话、

9、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机智诱导下,捉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进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教师要及时发现说、争辩活动中,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发言,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激励争辩双方,进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风气。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率先垂范,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学习榜样,找到差距,不断提高能力。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