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组为舞台.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19071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班组为舞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班组为舞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班组为舞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班组为舞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班组为舞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班组为舞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班组为舞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班组为舞台,让人生更精彩(1)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为突现班组基础作用、强化班组实力、提升班组执行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储运部通过开展创建“放心班组”、成立班组长联谊会、组织开展“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管理检讨、持续改进等活动,2010年根据公司要求,储运部制定下发了储运部班组达标验收实施办法,要求各班组开展签名承诺、每月自查自改,各分部在日常综合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对每月对各班组进行打分,根据排名每季度向储运部推荐放心班组。科室每月对班组检查打分,储运部每季度对各分部申报的放心班组进行检查验收并实行末位淘汰,对达标的“放心班组”进行表彰奖励,从中择优推荐班组参

2、加南化公司放心班组评比。为促进“放心班组”创建和班组达标竞赛、“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5月12日,储运部成立了班组长联谊会,制定了储运部班组长联谊会章程和储运部班组长联谊会2010年工作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展培训等活动。开展技能竞赛,促进岗位成才,2010年根据公司要求,储运部工会下发了相关文件,组织了铁运机行、道口,储运一二三分部吊车工、二分部集输工、储运三分部和检修分部钳工铆工、电信分部外线工、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等工种技能竞赛,参赛人员近300人,根据比赛成绩,评选技术能手并选拔推荐14位职工参加南化公司相关工种技能竞赛,有2人获得技术能手,1人

3、获得南化公司技术状元。储运二分部有机灌装班被评为南京市“工人先锋号”班组,航运分部中转班被评为南化公司“工人先锋号”班组,以上两个班组还被评为南化公司放心班组。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HSE现场管理水平进入公司先进行列的目标,储运部自今年起,要求班组、分部、储运部各级开展管理检讨活动。储运一分部硝铵库、储运二分部有机成品灌装班、储运三分部检修班、汽运分部修理班分别获得南化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称号,结合“放心班组”创建工作,工会对班组管理台账和报表记录的填写制定了规范,向每个班组发放了钢笔仿宋字帖,推动职工练习仿宋字,提高班组台帐和原始记录的填写水平;每逢双月开展班组管理台帐和报表记录检查评比工

4、作,召开班组管理台帐座谈会,听取班组建议。在5月份南化公司工会组织的班组台账、报表评比活动中,储运二分部有机灌装班获得了班组台账评比二等奖。放心班组”创建:下发文件,进行动员,制定储运部放心班组创建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每月对各分部进行评分。每月班组考核得分排名、班组自查自改表汇总;开展“标准照”和交流学习活动。从二季度开始每季度进行验收打分,择优授牌;8月份规范班组自查打分、科室检查记录。班组长联谊会:2010年5月12日成立,平均每一个半月活动一次。组织参观学习、培训,组织讨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放心班组”创建活动,各科室、车间、班组根据本岗位的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活动方案、考核

5、细则、考核标准、奖惩规定。操作室明窗净几,物品摆放整齐划一,生产纪录整洁规范;将“放心班组”竞赛活动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竞赛内容延伸到生产班组各个工作环节,触及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为实现全年的安全生产目标,实现“我要业绩”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旨在实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人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发展,学习型班组为个人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与保障,每个班组成员都能够在这种团队学习中快速增长能力,其效果是数倍于个人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创建学习型班组能够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创建学习型班组强调班组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

6、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魂。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从建立个人愿景开始,然后以自身个人愿景的提升来实现全体成员建立起共同愿景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这必将对最大限度地集聚和催化员工心智和力量产生重要作用,使每位员工愿景一致、奋斗目标集中,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积极热情,享受奋斗的快乐,使企业上下充满生机与活力。2.创建学习型班组能够提升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造才能。广大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造才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本。在当今的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不再是仅仅单纯地依靠降本增效,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企业间的创新力、学习力以及反应速度的较量上。一个企业要想做到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不断提高企业

7、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的根基是学习,创建学习型班组,就是以学习促进创新,把创新发展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同时也通过学习,持续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不断产生创新成果。3.创建学习型班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提升企业组织学习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基。企业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学习无疑是创新的源泉,要善于不断学习,创新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学习型组织十分重视把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把学习变为组织行为,其效果当然要超过个人学习效果的总和。创建学习型班组本身就是组织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班组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工作环境以

8、及互动共进的学习环境,促进全体员工在不断学习中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学习与工作的融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直接推动学习成果的转化,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全员创新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了超越自我、整合群众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全员工作生产能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是为了尽快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不断更新的技术和变化要求,最终实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这是由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创建学习型班组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

9、五个结合”:1.要做到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班组是由成员个体组成的,坚持个人学习必不可少,个人学习的质量也必然反映组织学习的质量。我们强调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散兵游勇式的尖子学习为群体攻关式的团队学习,更加强调个人与组织、单体与团队的有机结合,互动共享,资源互补,开放总结,自主管理,共同提高并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全体成员善学、会学、肯学,把班组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变为“我们要学”、“我们创新”的过程,最大化地促进工作。2.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现实中,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说来容易做着难。目前在我们企业一些班组里,普遍存在着理论强的人动手能力差,操作经验丰富的人理论

10、底子薄的现象。我们要在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过程中强调组织的调配、协调、平衡作用,要创造条件,提供舞台,突出重点地强化班组成员间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积极培养全体班组员工勤动脑与勤动手“两条腿走路”的好习惯。让理论强的成员多动手,运用理论指导具体实践;让操作娴熟的员工多学习理论,总结升华,逐步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成宝贵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并有利于其他成员系统学习。3.要做到以老带新与以新帮老相结合。为了使老师傅的绝技不失传,企业传统的做法是实行“师带徒”的制度,这对青年人快速学习技艺、有效提高技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新员工传播新知识的作用也不可

11、低估。我们应该看到新员工的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给老一辈员工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强调“以老带新与以新帮老相结合”就是强调在重视“以老带新”的同时,同样要重视“以新帮老”的作用,面对资信开放、资源共享的时代,要以最大的包容、宽容、兼容的心态来重新认识师和徒相互学习的问题。我们创建学习型班组要做到“以老带新与以新帮老相结合”,就是要在形式上有规定,内容上有要求,使“老师傅带新徒出新,新徒帮老师傅出彩”的新气象层出不穷,在激励保证机制上做足文章,真正为班组员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供宽阔的舞台,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提高。4.要做到创新与创效相结合。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和员工学

12、习能力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之间卓越与平庸的竞争是员工学习速度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创建学习型班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班组成员的创新创效意识,积极鼓励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企业常规的“五小”活动(即小改革、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和QC科技专题攻关活动,敢于挑战,勇于开拓,善于钻研,以“永争第一”的精神,自觉为企业提效降耗作贡献,形成“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是创效之人”的良好的学习局面。5.要做到组织激励与自我鞭策相结合。班组成员学习的自我鞭策与组织激励在创建学习型班组中同样重要。前者属学习型组织自主管理的范畴,后者是组织管理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企业要针对员工学习创新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出台系列政策和奖励措施,赋予“学而优则奖”理念新的内涵和意义,并形成有效的机制严格执行,使员工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实惠又能得到荣誉,切实感受到学习促进发展、实现人生精彩的愉悦,也真正体现“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