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6389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 、-前言一、目的、任务三峡库区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为省管重点工程,施工地质工作 由XXXXXXXXXXXXX承担。依照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 同(鄂地灾【 2002】022 号)规定,施工地质目的及主要任务如下:(一)目的在XXXXXXXXXXXXX!坡防治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负责按合同及工程施工 进展对各类防治工程进行地质测绘、 编录、拍照及摄像等地质工作, 分析地质 现象,检验前期地质勘查工作, 编制分段或分部工程地质条件说明, 参与工程 验收,编制竣工地质报告,为保障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服务。(二)任务1、检验前期勘查资料2、 编录和收集施工开挖揭露的

2、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典型地段照相或录像; 编写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说明。主要工作任务有:a、在削方过程中应不定期对揭露(含支墩基坑)的地质现象进行巡查和记录,必要时测制1 : 500工程地质图。b、挡土墙基坑地质素描,比例尺 1 : 50。c、抗滑桩工程:编录每条桩(井)四壁地质素描图,比例尺 1 : 50,并 用数码相机进行全断面照相。d、地表排水工程:测制排水沟沟槽地质纵剖面图,比例尺 1 : 200;按不 同岩性段测制地质横剖面图,比例尺 1 : 50,横剖面应测至沟两侧坡肩。e、 其它:根据桩孔开挖揭露软弱土层情况,采取土样(滑带样),进行物 理力学试验。3、分析施工地质现象,进行滑坡区浅表

3、变形调查,预报可能出现的地质 问题;必要时提出补充勘查工作意见。4、参加工程验收5、进行施工期地质资料整理, 编制提交工程竣工地质报告及原始资料 (包 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 。6、承担甲方委托的其他地质工作。二、工程概况XXXX)滑坡防治工程项目主要有:(1) 格构锚护坡工程:布设于133 172m库水位变幅带内,格构呈正方 形布臵,边长3m格构梁各交点设砂浆锚杆,锚杆长 4.0m和6.0m。(2) 削方反压工程:削方区位于135 172m高程,削方厚度最大为4.0m,于100 125m高程填压。(3) 挡土墙工程:布设在133m高程带,紧邻护坡格构区。(4) 抗滑桩工程:布设于 170m高

4、程左右,桩截面为 2.0 x 3.0m、2.4 X 3.6m、2.7 x 3.6m 三种规格,桩长 28.30 39.1m。( 5)排水沟工程:由三条纵向排水沟沟及一条横向截水沟组成 , 总长 477.3m。( 6)监测预警工程: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大地形 变、滑坡体深部变形、抗滑工程应力与地应力监测、地面变形宏观监测。三、完成工作量根据鄂地灾防合【 2002】022号规定和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要求,成立了 XXXXX施工地质项目部,2002年12月1日施工地质工作人员正式进驻 XXXXX滑坡治理工区,按合同规定开展施工地质工作,对抗滑桩、排水沟、挡 土墙基槽随工程进展进行

5、了地质编录、测绘,对工程施工区及外围进行巡查, 完成工作量见表1。完成工作量表表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桩(井)编录m/孔1385.75/42比例尺1 : 50排水沟工程地质剖面测绘m/条477.3/4含横剖面比例尺1 : 501:200挡土墙基槽工程地质测绘m/条326.2/1比例尺1 : 50桩(井)照片张8039含特别照巡查Km0.46巡查照片张187滑带样组12见证样个56阶段性报告份3此外,施工地质项目部还承担了业主委托的其它地质工作, 协助业主、设 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 参加了 各项工程的验收工作,为工程顺利施工及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各类地质资料

6、。三、质量评述施工地质项目部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地质工作,截止2003年12月10日止,施工地质项目部圆满完成了防治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任务。施工地质工 作依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地质工作要求,参照原地矿部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普查勘探规范、水文地质手册、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2001)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在工作过程中,项目部根据我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成立了TQC管理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了施工地质工作质量。 开工前, 全体地质人员认真学习了 各类规范规程、 施工地质工作大纲及实施细则, 详细

7、研读了原勘查报告, 并进 行了岗前培训和实地踏勘调查, 统一了认识和工作方法。 野外编录及时, 观察 仔细,三定(定位、定性、定量)准确,资料齐全,照片清晰,描述内容全面、 详实,文图表一致。严格实行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原始资料的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 98%。野外工作一次性通过了由我院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野外工作验收 小组的检查验收。施工地质工作过程中, 对重大技术问题及疑难问题, 项目部聘请了湖北省 有名望的业内专家亲临指导,各类重大技术问题及疑难问题均得到了圆满解 决。各类技术报告及中间性工作总结均一次性获监理部门的验收通过,业主、 监理、设计及各施工单位均十分满意。 项目部提交的各类技术

8、报告一次性验收 合格率 100%;报告及时交付率 100%;报告优良率 90%;业主满意率 100%。总 之,施工地质工作质量达到或超过了由我院制定的质量目标。五、施工地质工作人员简介施工地质工作项目负责聂海涛, 报告编写人朱勇, 参加人员:韩彬、严军、 朱章远、许天良、向祥辉。第一章 治理工程区地质条件第一节地质环境概况XXXXX为巴东县官渡口镇移民新镇址,地理坐标东径110 14,北纬31 00,地处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峡谷地貌单元。区内出露三叠系巴东组(Tzb)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互层的易滑地层和第 四系松散堆积物。 大地构造属扬子地块, 处于八硕山弧形褶皱带的东北端,

9、北 临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近EW向官渡口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区内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处地震基本烈度W度区内。第二节 治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XXXXXXXXXXXXXX坡防治工程布设于 XXXXXt坡120 175m高程带。一、滑坡特征XXXXX滑坡发育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中,为顺层滑动的岩土混合型的 大型古滑坡,由I、H号两个滑坡体构成(图1)。I号滑坡主滑方向220 , H号 滑坡主滑方向 210。滑坡边界主要受NE及NW向断层的控制,周界清晰,具有典型滑坡地貌特 征;滑体物质为碎裂岩、块裂岩、碎石土及块石土,结构松散,碎裂岩及块裂 岩主要分布于滑体的中下部和前缘,碎石土及块石

10、土主要分布于后缘及表层; 滑坡主要是沿着软弱面产生滑动,滑带土结构中密一密实。滑床为T2b3浅灰一 灰黄色泥灰岩、 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夹浅黄色灰黄色钙质泥岩, 属 易滑地层。I号滑坡体后缘高程215.60m,前缘高程90m平面呈长舌形,滑体纵长410m后缘宽72m中部宽166m前缘宽260m面积6.31 X 104m,厚度29.0538.7m,体积219.27 X 10京。滑体后缘平缓,中部陡,中前部为滑坡缓平台, 前缘陡,具典型的滑坡地貌特征。I号滑坡后缘呈圆弧形,展布方向为E NES;西侧边界呈直线展布,展布方向223,地形上为一条宽缓的冲沟,沟西为T2b3薄一中厚层泥灰岩,以东为

11、滑坡堆积碎块石;东侧边界受 F5断层控 制,其走向为207,边界上段(高程203 214n)西侧为滑坡堆积的碎块石 土,东侧为T2b2紫红色泥质粉砂岩,边界下段(高程79-203m)东侧为源于T2b3薄一中厚层泥灰岩的块石土,西侧为H号滑坡源于T2b3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的块石及构造角砾岩块石;前缘在96m高程附近沿着神农溪河岸呈 圆弧形展布,总体展布方向为 156。滑坡物质在纵向上分布特征为:后缘为 崩滑堆积的碎块石土,中部及前部表层有1.8 3m厚粉质粘土夹碎石,下部为 块石土及块裂岩; 横向滑坡物质特征为: 轴线以块裂岩为主, 西部以块石土为 主,东部以块石土及块裂岩为主。H号滑坡

12、后缘高程198.88 203.09m,前缘高程76m后缘宽40 140m 中部宽280m前缘宽360m纵长410m面积8.27 X 104m,厚度18.2047.80m, 体积308.31 X 104m。平面形态略呈扇形,剖面形态呈阶梯状,后缘的崩滑堆积 物在150203m高程形成阶状斜坡,130 150m为滑坡堆积形成的直线坡,地 面平均坡度25 30 ,坡向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100- 130m为滑坡堆积平台, 前缘76 100m为河流侵蚀岸坡。滑坡后缘受 F3断层影响呈直线展布,方向 155,后缘可见高10 15m的陡坡,坡角3555 ;西侧边界与I号滑体东 侧边界下段重合;东侧边界沿

13、F3断层展布,方向160,地形上无明显差别, 但物质成分差异较大,北东侧为断层角砾岩,南西侧为块石土;前缘在 76m 高程沿河岸呈圆弧形展布, 弧线以北为滑坡堆积块裂岩, 以南为 T2b3 泥质灰岩、 泥灰岩及泥岩。 滑坡后缘物质为崩滑堆积的块石土, 中部物质以块石土、 块裂 岩为主,前缘以块裂岩为主。块石土、块裂岩间夹多层粉质粘土(或碎石土) 软层,呈透镜状分布。二、水文地质特征XXXX)及其邻近地区地下水分为碳酸盐岩溶水、碳酸盐夹碎屑岩裂隙岩溶 水、碎屑岩裂隙水及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四类。 XXXX)滑坡中部表层为粉质粘土 及粘土,有利于大气降水迅速排出滑体;碎石土、块石土以及下部的碎裂岩、

14、块裂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 含少量孔隙水、 孔隙裂隙水, 呈透镜体状的粉质粘 土夹碎石(或角砾、砾砂)由于粉粒和粘粒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弱,形成局部 的上层滞水。 大气降水大部分沿地表及块石土层排泄入江, 少部分沿裂隙补给 下部的裂隙岩溶水。 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多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 主要接受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人类生活排水补给, 水位埋深浅, 动态变化大, 主要向下 伏基岩含水层排泄,滑坡区未见地下水露头。第二章 治理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压脚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压脚工程区位于I、 H滑坡体中部堆积平台处,略偏向于H号滑体,近东 西向展布,高程100- 125m台面坡度917,滑坡堆积平台近地表为粉

15、质 粘土,厚度5-7m不等,下部为源于Hb3的块石土。压脚填筑面积约 6300吊, 平均厚度3m填筑后地面坡度基本与原台面一致。压脚填土来源于上部削方 弃土,由褐色粉质粘土,少量碎、块石组成 ,粉质粘土稍湿 , 碎、块石以棱角状 为主,碎石粒径220cm 块石块径一般3050cm大者可达ioocm成份为 中一强风化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大多为 粉质粘土包裹,经分层碾压,整体结构密实。第二节削方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削方工程区坡面特征削方工程区位于135 175m高程间,面积约2.7 X 10垢。分级马道位于156m 高程带,坡面总体呈折线型,马道以上及135 140m高程带坡面坡角1520; 140156m高程带局部坡角35左右;156 175m高程带坡面坡角自北至南 渐陡,坡角13 30,局部坡角达38。二、岩土体类型及分布削方工程区揭露岩土体类型有粉质粘土夹碎石、块裂岩、碎石土及块石土, 填土等。填土分布于削方前地形低凹的局部地段;粉质粘土(夹碎石)分布在 140m高程以下地形平缓地带,厚度大于2m碎石土分布在156m高程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