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16017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危害及修复据统计,每年倾注到海洋的石油总量在 200-1000 万吨之间。在我国油污染也非常严重,全 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石油约10余万吨,仅渔业损失每年就达数亿元。通常1 t石油可在海上 形成覆盖12 km2范围的油膜,由此形成的大面积油膜将阻隔正常的海气交换过程,使气候异常, 影响了生物链的循环,从而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石油资源。据报道,近 50年来因石油类污染已有1000 多种海洋生物灭绝,海洋生物已减少了近40%。1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海底溢油、海上石油生产、海洋运输、大气输送、城市污染水排 放等。其中自然来源约占92%,人类活

2、动来源约占8%。而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人类活动造成 的突发性溢油事故。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每年海上油井井喷事故和油轮事故造成的溢油高 达2.2X107 t。大量石油瞬间溢出进入海洋环境,通过扩散、漂移等作用可对海洋生态环境以及 社会造成严重破坏。2 海洋石油的存在形式和转化石油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 3种:石油薄膜、焦油团块、乳状和溶液状的石油。 石油在环境中的转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生物降解、乳化作用和生物吸收。石油污 染最后形成团块或焦油团块,主要成分是硬质的石蜡族碳氧复合物,以油状小团块形态漂浮在 海水中。3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

3、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这些有毒有 害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都有直接危害。较轻的 产生麻醉和窒息、化学性肺炎、皮炎等;严重的则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甚至会 影响几代人。石油进人海洋后,还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在人体富集,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 的严重危害。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石油对生态的危害主要有:油气挥发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 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 臭氧层等。同时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毒化作用、刺激赤潮 发生和破坏海滨湿

4、地等。3) 对生物的影响石油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 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使藻类急性中毒死亡,对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石油可沾附在鱼鳃 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导致大量鸟类死亡;石油中的 重组分沉人海底还会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4) 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在污 染水域的渔业资源会逐步衰退,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 染物而有异味,无法食用。5) 对旅游业的影响 海洋石油极易玷污海滩等极具吸引力的海滨娱乐场所,影响海滨城市

5、的形象。4 海洋石油污染的修复方法目前国际通用的治理及回收石油的方法主要分为 3 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 理法。近年来,各沿海国和地区都在积极寻求经济有效的治理途径,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收 到了一定的成效。4.1 物理修复法物理法主要是围堵和回收海面上残留的石油。与其他处理方法(如燃烧法、吸油材料、消 油剂分解、生物降解等)紧密配合,处理效率受天气、海洋状况以溢油类型的影响较大。 物理措施是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溢油治理房法。适合突发溢油的回收并控制溢油扩散。4.1.1 围栏法 围油栏的作用主要足阻止油的扩散,防止污染海域面积扩大,并使海面的浮油层加厚,以 利于油的回收。围油栏在风

6、大浪急的情况下使用比较困难,效率也不高,因此一般在港湾内使 用。4.1.2 撇油器法 撇油器是在不改变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将石油回收,当前常用的撇油器有以下几种。1) 抽吸式撤油器:主要类型有真空撇油器、韦氏撇油器、涡轮撇油器。2) 黏附式撇油器:主要类型有带式撇油器、鼓式撇油器、手刷式撇油器、圆盘式撇油器、拖把 式撇油。3) 重油撇油器(堰式撇油器):和一般撇油器的操作方法相同,但是重油撇油器是用来去除高黏 稠石油和乳化油水混合物的。4) 其他的撇油器:有些撇油器是利用过滤、机械截留以及吸附的原理工作的。例如油拖网,随 着油水的流动,油水一起进入网袋,油由于其黏滞性而被截留下来,水则通

7、过网眼流出。4.1.3 吸油法 吸油材料可使用亲油性的材料,使溢油被黏在其表面而被吸附回收。吸油材料主要用在靠 近海岸和港口的海域,用于处理小规模溢油。4.2 化学修复法化学处理法是喷洒各种化学药剂(如分散剂、去垢剂、洗涤剂和其他界面活性剂等)把海 面的浮油分散成极小的颗粒,使其在海水中乳化、分散、溶解或沉降到海底。化学处理法的主 要特点是改变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直接应用于溢油处理,也可以作为物理处理后的后续 处理。4.2.1 分散剂溢油分散剂是由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助溶剂和溶剂等组成的均匀透明液体。分散剂(也 称为消油剂)是利用其较强的表面活性,将水中油滴包围,把大面积的浮油分散成小油滴

8、,以 便生物菌将其降解成co2和h2o。分散剂的优点足见效快,在恶劣的天气下可以短时间内处理 大面积的溢油;其缺点是使用分散剂浪费能源,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使用条件受到限制,在低 于5C的水中几乎不能应用,且只对中低黏度的油有效,因此各个国家对其使用都有专门的条例 限制。4.2.2 凝油剂凝油剂是一种可使水面溢油快速胶凝,形成固态或半固态块状物并飘浮于水面的化学处理 剂,可有效防止油品扩散,便于机械打捞回收,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足一种极具潜力的溢油处 理方法。4.2.3 集油剂集油剂是将扩散的油聚集起来,但不使其胶凝,进而通过改变水面表面压,达到控制水面 溢油扩散、油膜内聚力增加、溢油污染危害减少

9、、溢油容易回收和处理的目的。集油剂是一种 化学围栏,适用于港湾和海域内,可作为未铺设围油栏的辅助手段。4.2.4 交联剂法交联剂法是把硫磺等固化剂加入海面,产生凝胶作用,将油分结合成一种较易回收的半固 态物质。4.3 自然修复法自然处理法即自然降解,指人们不采取任何行动,由海洋对石油进行自然净化的过程。 从短期来看,分散于海水中的石油烃类会受到溶解、分散和凝聚等迁移作用。从长期考虑,主 要是光化学氧化、降解、生物富集、吸附与沉淀等转化过程起作用。4.4 燃烧法该方法需采用各种助燃剂,使大量溢油能在短时同内燃烧完。无需复杂装置。处理费用低 但是考虑到燃烧产物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对附近船

10、舶和海岸设施可能造成损害, 而且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也会污染大气,因此只能在离海岸相当远的公海才使用此法处理。4.5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是指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减少或最终消除环境污染的受 控或自发过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法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海洋石油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且费用可节省 50-70,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逐渐成 为核心技术。最早大规模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在美国威廉王子港中的 Valdez 石油事件中 展开的。生物处理法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可以和其他能够加快生物自然降解的添加剂结合使用 石油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速度较慢,可采取多种措施强

11、化这一过程,常用技术包括投加表 面活性剂、提供电子受体、添加石油降解菌和添加营养盐。相关链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地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事发:当地时间 4 月 20 日晚,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造成 7 人重伤、至少 11人失踪。漏油: 4月 24 日,平台沉入墨西哥湾。有疑似漏油迹象。白宫称这是“寻常事故”。确认: 4月 24 日,海岸警卫队证实油井漏油,每天泄漏大约 1000 桶原油。恶化: 4月 28 日,油井日漏油量是先前估计的 5 倍,且发现新的漏油点。救灾: 4月 29 日,美政府全面介入救灾。浮油当晚抵达路易斯安那州海岸。首次堵漏:

12、 5月 5日,英国石油公司启用钢筋水泥罩封堵漏油;5 月 10 日,该方法失败。 再次堵漏: 5月 26 日,英国石油公司启动“灭顶法”堵漏油;5月 30 日,该方案失败。 损失:这场事故成为美国最大环境灾难;而原油泄漏则可能持续到 8月份。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泄漏7月 16 日 18时 20 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最直接的经济损失可能是被污染海域周边的养殖户,原油污染到达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滨 浴场、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会更严重。根据中国海监船19 日的监视结果,此 次爆炸事故导致受污染海域约 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 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 域约为 52 平方公里。在大连湾 145 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两个自然保护区、9 个水产养殖场、6 个 旅游景点和 7 处一类环境功能区。这次的石油泄漏事件已经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地区造成不可挽 回的破坏,其影响将可能在之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继续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