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143373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1 单元学习总结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表现出怎样的特征?(1)第一阶段是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个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因而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满足其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沦丧。这个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海关、垄断航运等。(2)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

2、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水准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之后列强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高潮。(3)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展开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政协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3中国共产党

4、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从中国的国情中理解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从工人运动失败理解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理解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3)从大革命失败理解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

5、命失败。惨痛的教训使共产党理解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准确道路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

6、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从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史学观点理解与理解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从世界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增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即使是被动的,但这是客观事实),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西方近

7、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到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点、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对应的社会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类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同点革命任务、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与对抗比较(1)国共两次合作(19241927年和19371946年)项目第一次国共合作第

8、二次国共合作历史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救亡组织形式党内合作党外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抗日救国共产党的作用领导工农运动中流砥柱,壮大抗日力量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干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历史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国共关系破裂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合作性质四大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国共两次对抗(19271937年和19461949年)革命力量: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发展趋势: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时期;解放战争

9、时期是国民党的统治逐渐崩溃的时期,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结果不同:十年对峙后期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立。例题(2014四川高考)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C D解题规范初步分析本题以罗斯福支持中国在联合国地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度分析本题解题

10、的关键是中国对二战的贡献及美苏关系。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排除B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排除C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排除D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据中国在二战中牵制大量日军,减轻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正确;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二战期间美苏在合作抗击法西斯的同时也存在着斗争,故正确。正确答案D高分策略指导组合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1)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项。该题型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2)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前者要求对备选小项中给

11、出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后者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备选小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解答技巧(1)对排序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有:一是确定首尾法。就是说对于要排序的几个小项,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确定哪一个排在首位或末尾,可以大大降低这种试题的难度。第二,确定某两个或几个小项的位置关系,如果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确定某个小项和另外小项的先后关系,即可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也可以将试题答案判断出来。(2)对排除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即将我们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观察选项,往往可以顺利将试题解答出来。只要排除某一个小项,答案即可“水落石出”,即使我们在对小项涉及知识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照样答对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