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13138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作者:张丽敏来源:河北渔业 2017年第7期张丽敏(昌黎县农林畜牧水产局,河北 秦皇岛 066600)昌黎县海参池塘养殖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池底堆砌石 块作为人工鱼礁附着基,但该模式容易造成礁体下沉,导致清池困难、池底老化,病原生物滋 生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圆锥型编织袋作为附着基进行了海参池塘养殖试验,通过近两年的 养殖对比,发现该养殖模式不仅成本低,且易于清池,产量和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1场址与水源试验养殖场位于昌黎县茹河乡大滩村塔子口,地处海边,水资源方便,且沟渠设置规范, 水流通畅,水质各种理化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适宜进行海参池塘养殖。

2、2养殖池条件每个养殖池均为长方形,东西走向,在池塘两边分别设置进水渠和出水渠,并设立进水、 出水闸口,以保证养殖池正常换水。养殖总面积53.3 hm2,共有20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的 面积约2 67 hm2。利用10个养殖池进行圆锥型编织袋附着基新型养殖模式试验,其余10个 养殖池仍按照传统养殖模式进行养殖。3养殖模式3.1传统养殖模式利用石块在池底铺设附着基进行海参养殖。选择30100 kg/块中等大小的石块,以便 堆砌时形成较多的空隙。每堆石块约3 m3,堆距23 m,行距4 m,堆砌时尽可能留有空隙以 增加海参的生活空间,整个附着基的铺设面积约占整个池塘的30%。利用石块做附着基成本较

3、高,铺设面积比例较小,且不易清池,易发病,效益较低。3.2新型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利用装有填充物的圆锥型编织袋作为新型附着基进行养殖。该模式由四个透气 的编织袋组成,每个编织袋内放入1.5 kg左右的碎石子,再放入2个1015 cm的方型泡沫浮 子,扎进编织袋上口。其铺设方法为从池塘的一头开始将编织袋均匀排列在整个池塘中,每个 礁体之间的行距、列距均设置为3 m,整个附着基的铺设面积约占整个池底的45%,比普通石块 附着基附铺设面积提高15%。该附着基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铺设面积大,遮阴效果好,方便 清塘与海参收获。4养成管理4.1培养基础性饵料3月下旬开始引进外海水,在4月10日水温10 C左

4、右时进行肥水,施有机肥培养基础饵 料。当饵料生物大量繁殖,水色达到黄绿、黄褐色时,池水透明度3040 cm,盐度27%。31%。, pH为7.98.4时,即达到了海参苗种的适宜放养条件。4.2苗种放养根据昌黎县海参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走势,进行了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可当年投入 当年见效。于2016年5月6日引进了海参苗种,其规格为4 cm/头左右(7080头/kg)。两 种养殖模式均设置了 2个放苗密度,分别为37 500头/hm2和45 000头/hm2,以便进行不同养 殖模式和放养密度间的比对。具体设置情况见表1。4.3水质监测及调控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主要参数包括:温度、

5、盐度、pH、亚硝酸盐、氨氮 及各种病原体等,并施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各项理化指标,保证水质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 的标准。4.4饲料的投喂饲料种类主要包括海参专用配合饲料及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的碎屑。投喂量 根据池塘水质的肥瘦及海参的生长情况进行搭配和调整,一般新鲜大型藻类投喂量占海参体重 的10%15%;配合饲料投喂量占海参体重的3%5%。经两种模式的比对试验发现,采用新型养 殖模式的池塘比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投喂量增加了 3%5%,海参的长势明显不同。ib施/hni!i!cnitw !电J7 5005E. 575新取4rsw52.4500064.5病害防治传统养殖模式池塘在6月初就开

6、始滋生病菌,海参出现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 合症,并出现死亡,除了需要调控水质外还要根据海参的生长状态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换 水量,投喂添加抗生素的药饲等,但死亡率还是在15%左右;利用圆锥型编织袋作为新型附着 基进行养殖,操作简便,灵活性大,容易清理,病害发生率很低,只是在海参快速生长期由于 投喂量增大,需要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以调控水质,到海参出塘收获时死亡率在 10%以内。5对比试验结果及分析5.1对比试验结果海参生长较慢,一般情况下池塘养殖大约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全部达到出塘的规格,但2016 年我们通过放养大规格苗种,当年就达到了 60%的出塘率。经过一年的对比试验,

7、抽测试验池 与对照池各3个后发现,在同等放养密度下,3#试验池比12#对照池产出的海参平均净增重提 高了 10 g/头,提高12.8%; 4#、8#试验池产出的海参比15#、18#对照池平均净增重提高了 14 g/头,提高19.3%。同样利用新型养殖模式进行养成,放养密度为37 500头/hm2的养殖池养殖 效果优于放养密度为45 000头/hm2的养殖池。总体来讲新型养殖模式明显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不仅发病率降低,节约了成本(主要是附着基材料的差别,其它成本差异不明显),而且产量 效益大幅度提高。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新养殖模式平均产量增加330 kg/hm2,提高20.7%; 单头平均体重达

8、到105 g,提高12.9%;成活率为90.3%,提高6.2%;平均成本为93 750元 /hm2,减少25.1%;纯效益增加64 350元/hm2 (按100元/kg计算)(见表2、表3) -駅鹑.Lit 打、一确:. I- 鮎 V刑I胖 弭 应 脈,i er mi斡5.2实施成效的分析通过一年新旧养殖模式的对比发现,参苗规格为7080头/kg,放养密度控制在37 500 头hm-2养殖成效最佳。新的养殖模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具有易于清除池底的特性,而且整体 设施材料成本低、养殖过程中病害少、产量高,效益显著等优势。总体来讲该养殖模式具有很 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可大力推广。(收稿日期:2017-04-17,修回日期:2017-06-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