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2440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方法策略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方法策略篇一, 如何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规律组织教学?答:教学中,学生如果完全依照有意注意来学习易产生疲劳和注意涣散,从而难以长时间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规律来组织教学,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无意注意,随后,根据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之

2、后,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长时间的稳定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学习效果。二,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1, 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2, 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3, 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任务4, 观察之前要学会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5, 学会观察的方法6, 对观察活动全程进行自我监控三, 识记的策略1, 有目的的识记,2,先理解后识记,3,识记与反复操作相结合,4,保持良好情绪四, 复习的策略1, 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尝试重现与反复识记相结合,4,多样化复习五, 问题解决必须具备1,

3、必须有明确目的性,2,必须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参与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 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积极性,5,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2,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考活动,6,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3, 提高元认知能力,交给学生思维策略,7,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4, 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8,组织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七, 如何进行意志教育?1, 加强思想教育是培养意志的重要前提2, 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困难作斗争中磨练意志3, 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 自勉自励,自警自戒八, 非正式群体及管理答:非正式群体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主要特

4、征有:1,自发性,2,较强的凝聚力,3,群体领导的高影响力,4,群体共同活动的协调一致它们对班级和学校目标既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作用,教师应注意做到:1,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2,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3,控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通过积极的诱导使之与班级目标协调一致九, 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自觉性;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置榜样,榜样的设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归因的倾向十,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学

5、好心理学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3,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搞好教育工作,4,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5,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十一, 人的心理的实质: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具体地说:1, 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2, 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3,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4, 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十二,学习动机的培养1,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自觉性,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

6、置榜样,榜样的设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归因的倾向十三,学习动机的激发1,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十四,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十五,青春期心理活动矛盾现象的具体体现: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

7、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发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十六,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和升学方面,如记忆障碍和考试焦虑2, 品行方面,如说谎逃学多动症,3,情绪和情感方面,如压抑紧张孤独冷漠,4,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如胆怯自卑谈恋爱性行为,5,个性与人格方面,如猜疑固执,6,特种心理障碍,如失眠梦游,7,严重心理失常,如强迫症等十七,界定心理是否健康三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十八,记忆的种类1, 根据内容来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

8、忆,语义记忆2,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3, 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十九,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4,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7,自满情绪;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等等二十,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二十一,动作技能形

9、成的过程1, 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本阶段对所学的动作技能有初步认识,也就是使学习者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映像,以便对所学的动作进行定向2, 动作的联系阶段,本阶段经过反复练习使个别动作联系起来,由于练习,使个体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来自效应器官活动的反馈信息,原有的动作映像在本阶段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并有利于对动作的联系和调节3, 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本阶段意识的调节作用已大大降低,肌肉运动感觉作用占主导地位,视觉对动作的控制进一步减弱,动作技能在本阶段已协调和完善,意识参与减少到最低限度,人们的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大了,并能根据情境变化,适当地调整动作技能二十二,学生学习的

10、特点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 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二十三,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1, 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2, 已有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二十四,教师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1, 从教材入手,注重从旧知识中引出新概念2, 从内容入手,突出基本概念教学3, 从知识体系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4, 建立有利于迁移的教材结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二十五,动机斗争的形式(动机冲突的类型)1, 双趋斗争

11、:指一个人对同时并存的目的具有同样强度的动机,必须从中有所抉择2, 双避斗争: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都想避开的目的而产生的动机冲突,但必须接受其中的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3, 趋避斗争;指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是好而趋之,另一是恶而避之4, 多重趋避斗争: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每种目的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的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二十六,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二十七,无意注意规律在

12、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十八,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和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