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11836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教研】广玉兰案例分析 (师: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的第三自然段呀!为了满足大家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好吗? 生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个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四种形态的广玉兰。 生:写了同一株广玉兰上开着各种不同形态的花。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呀? 生:有含羞待放的,有刚刚绽放的,有盛开着的,还有凋谢了的。) 师:自由读这个段,把最让你着迷的那种花形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喜欢盛开的玉兰花,因为它的花瓣洁白无瑕,清丽脱俗。 生:我也喜欢盛开的玉兰花,作者把它比作婴儿的笑脸,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婴儿那粉嘟嘟

2、的笑脸。师:看到婴儿粉嘟嘟的笑脸,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的心情很愉快,真想伸出手去抚摸一下。 师:把你的这种感受送进去,练读这句话。 生:我喜欢凋谢了的玉兰花,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以长成约两寸长的圆径。圆径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生:我也喜欢凋谢的玉兰花,因为一般人看到花谢会伤感,读了这句话让我感到希望,感受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生:我喜欢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这句中的“羞”字让我想到广玉兰多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啊! 师:你有极大的语文素养,从一个“羞”字就能联想到了美丽羞涩的少女形象,一起来看看图片中的广玉兰含羞待放的样子。

3、师:同一棵树上有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 生(齐读):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一株广玉兰就是一个有很多花的大家庭。 生:各种形态的广玉兰生长在同一棵树上。 生:有的刚刚长出来,有的已经凋谢了,广玉兰树就像一座舞台,花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真热闹。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株美丽、充满生机的广玉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潜心体验,从而发现了广玉兰的美丽多姿,发现了它身上蓬勃的生命力。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受到感染,精神得到升华。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解读,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世

4、界走进文本,文字叙述的意象好像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原来与学生存有距离的广玉兰,现在成了学生理解的起点,发现美的起点,寻求阅读乐趣的起点。“事与身接则境生,境与身接则情生。”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画面,品味着文字。此时的景触动了学生的情,学生带着情再去关照广玉兰,意味由此而出。没有生命的广玉兰,被学生在阅读中给予了生命。文字的敏感,生活的敏感由此而出。个性化的解读方式,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时充分调动自己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不但是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也是较为充分、较为主动、较为独特的。学生的言语只有真正融入在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随后的对话才能进入了至臻至美的境界,上例中才会不时地迸发出充满智慧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