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1094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拓展教材.doc(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展课文目录第一组:第1课老师,我想对您说教师颂对老师的赠言第2课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苏东坡悔悟第3课子夜秋歌秋词第4课秋的原野秋风娃娃第二组第5课香港地名的由来暖流第6课颐和园赵州桥第7课一定要争气 一棵树 三堂课第8课民族英雄戚继光林则徐请客第三组第9课趵突泉泉济南的冬天第10课五彩池九寨沟的水第11课威尼斯的小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第12课春酒荷塘月色(节选)第四组第13课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第14课燧人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第15课也许你想成为太阳陶罐和铁罐第五组第16课以勤奋为起点通往天堂的路第17课李时珍亲尝曼陀罗的故事种牛痘的来历第18课锯的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1

2、9课电子化图书馆巨伞下的城市第六组第20课钓鱼的启示诚实无价第21课小鸟和守林老人看不见的爱第22课一条小面包给我一个承诺第七组第23课白雪歌送武判官进京桂林山水荷叶青青第24课春联的来历漫画对联对联故事第25课梅花泊船瓜洲渔翁重别梦得第一组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组课文都与诗有关。第一课和第四课是现代诗;第二课时文包诗;第三课是古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恩生活”。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经常“感恩”生活,便会少一分抱怨,多一份珍惜。第一课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蓝天,我就是白云。在您宽阔的胸怀畅游!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安全的港湾,我就是

3、一只扬帆的小船,在您平静的碧波里荡漾!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一首动人的乐曲,我就是乐谱上流动的音符,在您充满爱的旋律中跳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火红的太阳,我就是土坡上刚萌芽的小苗,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老师,您多么伟大,多么亲和,多么慈祥,您用自己的一生,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教师颂(节选)老师,您像吐丝的春蚕,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伟大,但那缕缕银丝,却是对您最高的评价。老师,您像默默无闻的树根,支撑着小树茁壮成长,那挂满枝头的丰硕果实,正是您美好形象的化身。老师,您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建设新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您甘泉的滋润,国家的栋梁之才哪里来?老师,您像大海中的航标,矗立在神圣

4、的灯塔上,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您和新世纪一起在向我们招手。对老师的赠言在您的抚育下,我们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无论我们飞得多远多高,耳畔总有您的教导在回响!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在这里,此强彼弱。您善于在最差的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也善于在最好的学生那里发现致命伤。您精心地培育、培育使一棵棵幼苗都成了栋梁。您是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

5、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实践练习:1、 搜集背诵赞美老师的诗句。2、 仿写赞美老师的诗歌。3、 读一读,写一写。 循循善诱 默默无闻 诲人不倦 教导有方第二课苏轼兄弟手足情深,写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作此词。宋代胡仔云

6、:“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府, 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

7、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当时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苏东坡悔悟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

8、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后

9、来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实践练习:1、背诵文中的两首词。2、读了苏东坡悔悟有什么启发?3、写一篇描写中秋的日记。第三课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0、。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实践练习:1、积累描写秋景的古诗。 2、了解诗人刘禹锡与李白. 3、读一读李白求师。第四课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

11、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得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得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得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

12、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抢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实践练习: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恍然: 贪婪: 平添: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再仿照样子写一句。3、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再仿照样子写一句。4、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秋风娃娃 -王宜振秋风娃娃可真淘气,悄悄地钻进小树林里;它跟那绿叶儿亲一亲嘴,那绿叶

13、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起;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一只一只,多么美丽!实践练习:1、读一读,写一写。 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天高云淡 秋色宜人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其他季节的诗歌。第二组 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安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习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和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了解勤奋学习是一种不可少的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五课 香港地名的由来关于“香港”一名的由来,有三种传说:一说来自“香江”。据说早年岛上有一溪水自山间流出入海,水质甘香清甜,为附近居民与过往船只供应淡水,称为“香江”。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称为“香港”。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香江”却成了香港的别名。 另一说香港名称来自“香姑”。香姑是传说中的女海盗,盘踞香港岛,于是该岛被称为香姑岛,简称香岛,再演变成香港。还有一说香港之名源于“红香炉”。传说很久以前从海上飘来一个红香炉,泊于天后庙前,居民以为天后显圣,便把红香炉供奉在庙中。岛上有个山也称为红香炉山。后来把这地方叫做“红香炉港”,筒称“香港”。 较有根据的一种说法,是说香港得名与香树、香市有关。香树生长于广东沿海及越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