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09291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规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 州 保 税 区 物 流 发 展 规 划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战略(第四部分)目录一、流通基地辐射能力分析1、流通基地及物流系统2、经济圈与区域物流3、保税区流通基地物流辐射能力条件分析1)公路:2)水路:3)货物流量:4、流通基地辐射能力与辐射半径定位二、周边地区经济环境分析1、广州经济特点分析2、周边保税区物流发展定位珠海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三、保税区物流发展战略定位1、物流服务区域的定位(1)立足于广州及周边地区(2)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北部、长江以南地区(3)面向东南亚2、物流服务对象(面向的企业)定位1)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2)在华南地区(主要在广州以北)进行商品分拨与采购的跨国公

2、司3)面向东南亚进行进出口物流的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3、物流对象货物产品的定位(1)电子产品(2)汽车及配件(3)加工企业原材料(4)生活资料(5)大型机械设备4、保税区流通基地的服务功能定位(1)进出口货物周转中心作用(2)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与集散中心作用(3)保税货物保管中心作用(4)商品加工中心作用(5)新产品展销中心作用(6)商品调度中心作用(7)信息处理中心作用(8)货物配送中心作用四、配套措施、对策与建议1、相关配套设施建设(1)经济投资环境的改善(2)对物流硬件环境的改善(3)健全与发展物流服务提供商(4)物流软件平台的建设2、招商引资重点倾斜(1)加大电脑工业城的招商引资(2)引

3、进进出口贸易公司(3)引进国际物流公司3、与出口加工企业、进口货物贸易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发展合同物流4、建设国际展销中心5、加强与区外保税仓库的合作与整合6、加强物流协会自律组织五、保税区物流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 12 页 共 15 页一、 流通基地辐射能力分析1、流通基地及物流系统广州保税区开展物流服务,将作为一个整体形成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结点流通基地。在此,流通基地是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统一体,它有别于专指物流系统结节之处的物流结点。具体到保税区,流通基地是物流、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销等方面的有机组合。换言之,在定位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时,

4、决不能单从物流方面来考虑,因为物流只是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销的一个后勤服务支持系统。物流结点是物流系统网络是一个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网络是为实现既定物流活动目标,由物流固定设施、移动设施、通讯方式、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等要素形成多层次人工经济系统。它是由线(Link)、手段(Carrier)和结点(Node)组成。线是指公路、铁路、空路、海路等;手段是指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结点则是指流通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车站、集散基地、仓库、港口、机场等设施。实施物流发展战略是将一定范围的物流活动视为一个大系统,运用系统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从而能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

5、挥系统功效,逐步实现物流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过程。后文论述中,将直接以流通基地来表述广州保税区物流整体。考虑流通基地规划与发展,首先必须为其辐射能力定位。而流通基地又是服务于特定经济圈。2、经济圈与区域物流以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国逐步形成几大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环台湾海峡、长江三角地区、环渤海湾、西南经济区域等。在这几个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由于开放早、位置特殊、政策灵活,发展最快、活力最强。伴随经济增长、经济圈形成的是该地区物流量迅速上升、物流活动更加频繁。统计资料显示,有70%左右的物流业务是在以上几个经济圈完成的,而珠江三角

6、洲又是重中之重,成为我国现代物流最先形成与发展的地区。但另一方面也恰恰是物流成为阻碍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这几个经济圈建设流通基地、物流基地也就成为最佳选择与必然趋势。现代物流的形成给物流产业带来一个巨大变化:企业物流向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物流相配套的物流组织形式流通基地的建设正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现代物流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规模化经营;二是要专业化管理;三是要提高技术含量。现代物流产生之前,由于受计划经济“小而全,大而全”思想影响,各个企业都配有车队和仓库来负责本公司仓储与运输等物流业务。形成我国物流业企业分割、行业分割的现状。在此情况下,物流部

7、门只负责本单位物流业务,物流业务量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无序从而造成平均物流成本较高而物流服务水平低,严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生产企业逐渐把物流业务交给社会化、专业化公司来运作,促使物流逐步向区域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而所谓区域物流就是以经济圈半径为区域物流的辐射半径,在经济圈交通网络集结之处设立流通基地集中负责大部分产品(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该经济圈及与其周边区域的流通业务,以充分发挥物流规模效应。区域物流是随着经济圈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并与之相适应的物流运作方式与物流组织管理形式。它是按物流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原则设立的,并且突出以下几点:(

8、1)将众多服务对象纳入区域物流经营系统之中;(2)采用集团化方式建立区域物流经营主体内部组织机制;(3)充分发挥物流战略经营单位的作用,突出专业化的协作运作机制;(4)在根本利益一致条件下,流通基地内的物流作业公司保持有适当竞争。广州保税区物流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对广州及周边地区小经济圈及珠江三角洲这个大经济圈分析的基础上。这是因为保税区物流所面向的服务对象就是它所处的经济圈,保税区物流要有大的发展就必须与该经济圈的特点相适应,成为该经济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符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需要。广州地区及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加工企业占较大比重;二是大部分投资来自东南亚;三是电

9、子产品正逐步成为珠江三角洲的支柱产业;四是交通网络发达,港口比较密集。广东省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强省,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GNP的10%左右,大批量的产品(原材料与产成品)出入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在广东特别是交通网络枢纽中心广州就具有巨大发展空间。3、保税区流通基地物流辐射能力条件分析流通基地的辐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交通网络、物流流量与流向。而保税区的物流方式大部分是公路与水路。1)公路:广州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多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穿过广州市,形成了一个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络。其中,在广州以北就有105、106、107、205、206、321、324等多

10、条公路把广州与长江以南、广州以北地区重要城市连接,如下图所示:206207323321107106105324广州连接广州以北地区的公路网205从广州保税区的公路网来看,区内以广保大道、东江大道、保税大道为主轴,形成三轴、二环、四出口的格局;区外40米宽广深公路在保税区北边2公里处经过,保税区距广深高速公路的接驳口也只有7.8公里;保税区距广州市区也只有25公里,一条中山大道把保税区与市区又紧紧相联;形成了一个连接区内与区外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但在区内与区外的中间衔接上还有待进一步疏通。2)水路:广州保税区的水路运输优势与不利条件共存。黄埔港、黄埔新港、新沙港分别距保税区10公里、2公里、3公

11、里,而这些港口均是进出口货物进出广州地区的最重要关口。以黄埔新港为例,其年吞吐量达1600万吨,拥有2个10万标准箱3万吨的泊位,6个2万吨级散杂货泊位,22个2.4万吨级油码头,2个3.5万吨级煤码头,是广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保税区专用码头广保通码头首期已建成2个3000吨级泊位码头,该码头可直航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此外,更为有利的是广东省石油、外贸、物资等仓库码头位于东江沿岸,与保税区连成一片,保证了保税区的吞吐能力。广州保税区不利之处在于保税区与港口间两公里的隔离,成为保税物流畅通的阻碍。3)货物流量:从广州市分析,1999年广州市完成货运量12004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74.38亿吨公里

12、,分别比1998年增长6.38%和16.11%;在进出口方面,1999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44.07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1.23%,其中出口达78.22亿美元,增长4.77%,进口65.85亿美元,增长20.48%;广州商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港口吞吐量达到1.13亿吨,增长29.9%,居全国第三位。这些表明,广州地区货物流量已具备相当规模,而与保税区最相关的进出货物流量同样名列全国前列。为广州保税区建设流通基地、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2000年,保税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引进项目投资(含内资)1.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完成年计划的155%

13、;合同利用外资9528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7%;实际利用外资7156万美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18%,完成年计划的159%。进出区货物总值7.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同比增长了94%,完成年计划的194%,其中:出口货值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了59%,完成年计划的155%。以上说明,保税区的物流量已具备一定基础。现在所要做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物流的整合,使物流成为保税区的一个支柱产业,通过物流的产业化提高物流流量,以物流流量的提高反过来促进物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物流产业化物流量提高进一步产业化”这样一个良性循环。4、流通基地辐射能力与辐射半径定位流通基地辐射能力

14、和辐射半径主要受区域经济的影响。在西方国家,经过企业实践发现流通基地经济辐射半径一般为320KM,超过这个数字一般就出现了物流配送不经济,即物流成本大于物流效益。如美国沃尔玛在佛罗里州的配送中心就把辐射半径定为320KM,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在法国巴黎南部最大的流通基地,可以为1800万消费者服务,其中1200万人是巴黎150KM圈内的消费者,其最大的半径也不超过320KM。借签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广州保税区实际情况,把流通基地的物流辐射半径定在320KM左右(陆地)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和经济的,并且核心半径在150KM左右。因为对于一个流通基

15、地,如果辐射半径过小,用户有限,不利于物流量的增加;但如果服务范围过大,则必然使运输或配送成本大于其收益,同样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运作。二、周边地区经济环境分析1、广州经济特点分析广州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1999年分别为1844.09亿元、2063.37亿元,增长率为13.3%;广州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其大量的生产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于市外、省外甚至国外,而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很大部分销往国外:以1999年为例,广州市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44.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90亿元),其中外贸进口总值为65.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4亿元),外贸出口总值为7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6亿元)。加工贸易是广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州市扩大出口的主要途径,目前广州市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6%,年出口超亿美元的大宗商品有鞋类、纺织服装、机电、电子、玩具、车辆船舶、珠宝首饰、塑料制品、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广州经济特点是大型国有企业少、中小型私营企业多。从物流运作上区别于国有企业自有仓库、车队等物流设施、物流设备与物流组织,有利于现代物流市场的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因为有利于加快企业对现代物流观念的接受;有利于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