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09235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完成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我们就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xx市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xx市民营经济大体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民营经济萌芽时期。随机性的民间交易行为解禁,周期性的集市贸易活动恢复。进入自由市场的主要是部分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的劳务活动。在消费品十分匮乏的背景下,个体工商业在体制外,以方便居民生活为生长点而自发成长。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1992年底,是民营经济数量扩张时期。作为商品经济的基础

2、设施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建起,具有代表性的是远近闻名的镇川市场;发生了“羊绒毛大战”、“绿豆大战”;在价格双轨制下,捷足先登者,伺机利用权钱交易下海淘金,掀起一轮经商浪潮,银行不良贷款空前增加;资源开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许可,为个人进入煤炭采掘业以至后来的石油开采业提供了机会。这一时期,民间资本迅速膨胀,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声名狼藉的一次创业。 第三阶段,从1993年到20*年底,是民营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短缺经济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金融、税收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和市场行为的规范,迫使民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矫正经营行为,一些仅靠胆大起家的业主在进入市场良性竞争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出局。

3、同时,一方面,国营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一定的产业空间,另一方面,石油两权回收,五小企业的关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在能源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民营经济提高整体素质,重质量、塑形象时期。 第四阶段,20*年至今,是民营经济规模扩张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三放宽、二允许、一改革”的新政策,国务院2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推进公平竞争,贯彻平等准入,实施公平待遇。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了法律保障,在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过程中,省、市、县(区)制定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安

4、排,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制度环境。 截止20*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达到6682户,资产总额200多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个体工商户34818户,注册资本4.5亿元,从业人数71554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57%。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52户,占到69%。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8家,其中科技开发型企业38家,科技服务和科技咨询企业61家,其他企业39家。 xx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改革效应十分明显,在“放松准入”后的20*年发生了一次大的惊人的能量释放,实现了一次大幅跳跃,增长速度达到58%,随后在“双紧”的20*年,惯性仍强,增速为31%。目前情势是,正在依托地方资源

5、不断拓宽产业领域,2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4:54:32;在比重较大的第二产业中,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方面,但是,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面扩展趋势也已显露。正在依托特色经济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农特产品已在北京等大城市超市占得一席之地,20*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 二、民营经济在榆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榆林经济中民营经济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民营经济已是推动榆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0*年,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比上年增长88%,新增固定资产44亿元。投资累积形成的主要生产力:采煤6000

6、万吨,占总量的51%;发电60亿度,占总量的68%;焦碳391万吨,占总量的100%;电石90万吨,占总量的100%;水泥60万吨,占总量的100%;铁合金10万吨,占总量的100%。在农产品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上,加工红枣2万吨,加工荞麦0.1万吨,加工马铃薯10万吨;投资房地产9.4亿元,房屋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 (二)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发展榆林区域经济的主力军 20*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为56%,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有2000元,贡献率为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有3200元,贡献率为50%;民营企业数占到全市企业数的95%,就业人数占到全市就

7、业人数的46%,上缴的税收占全市的43%;据非公有经济办公室的统计表明,县(区)级财政收益中,民营经济贡献率已经达到和超过60%的依次是米脂、榆阳、绥德、子洲、府谷、神木;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贡献显著,其前景未可限量。总之,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创业就业的大领域,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 (三)发展民营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各地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在区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总量中比重小,那么,经济即使高速增长,也只能带来地方的一时繁荣,而不能带来居民的普遍富裕。民营经济把“发展为了

8、人民”和“发展依靠人民”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把“解决就业”和“共同富裕”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举措,也是履行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三、xx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xx市民营经济起步于“大西北处于战略准备阶段”,发展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展开时期。由于地方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化所需要的教育文化资源极其匮乏,民间工商业传统积累非常薄弱,周边接壤的都是贫困地区,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甚微,使得民营经济发展到现在仍然保留着两个特征。一是依赖于自然资源。基本上是有什么资源,

9、搞什么产业,资源丰度及其开发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依靠于政府。不仅是依靠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创业经营环境,而且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棘手的困难也要靠政府及其领导去解决,领导的关注程度有时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两个特征表明,xx市民营经济在总体上还比较稚嫩,不够成熟。具体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 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发展时间短,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资本、技术积累和企业家才能的提升;其次,由于外来投资的示范效应,使民营企业投资的兴趣主要在获利丰厚的能源资源开发上,但是面对强势资本的竞争,处在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被挤压在边沿

10、地带,有的甚至被逼迫退出;三是获利微薄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竞争激烈的商业流通业,因其所在人口密度小,收入水平低地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想要做大做强,所需要的基本市场支持力不足,经营风险大,产业规模成长期与发达地区相比需要更长一些时间,需要城市化进程的配合。 (二)服务未到位、政策欠落实 其原因,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依法行政的矛盾还未有效解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仍有发生;其次,民营经济坏名声余味犹存,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着厚公薄私、重国轻民、爱大嫌小的小气候,在市场准入、贷款融资等许多方面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三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逮,一些地方

11、优惠政策随意,或盲目承诺、或途中变卦,既造成投资商损失,又损害政府形象;四是就业政策还不够积极,比如在城管方面对从农村来到城镇自谋营生者,不能为之提供方便服务,反而时有干扰使之不能顺利安业安居,城市整体“双创”与居民个体谋生之间,还有点不和谐。 (三)管理仍落后、人才尚不足 其原因,首先,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诚信的流失,使在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处境尴尬,不靠家族式管理无以立业,仅靠家族式管理难以发展;其次,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其对职工激励手段的单一,特别是对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薪酬少雇不来,即人才难得,薪酬高、奖金丰,干几年有本钱了,市场情况熟悉了,往往会自己另起炉灶,同时还带走技术、客户

12、和业务,即人才难留,导致用人成本高、风险大;三是榆林民营经济中的业主基本上属于第一代,许多是靠胆量、运气、人脉,在商海博弈,缺乏战略眼光,不作长久谋划,能干则干,不能干则撤,小船航海,随意调头,只在资本运作上花心思,不在笼络人才上下工夫,经营不稳定,发展欠后劲。 当然,上述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事实上xx市的民营企业,就好象马拉松赛跑到了中程的选手,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层次。在第一集团领跑的,具有资本雄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它们代表着榆林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 有道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xx市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

13、中期转变的双重转变时期。第一个转变从制度上讲,跟全国应该说基本同步,第二个转变全国的情况是,正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显然,榆林比全国步伐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紧一改”政策,即“调紧土地闸门,调紧信贷闸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使榆林民营经济的后发劣势凸显,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不适应。土地、资金和人才成为制约xx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瓶颈。顺应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 四、促进xx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是。实现“两个消除、实施

14、“四项工程”、突破“三个瓶颈”。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改良对民营经济发展不利的小气候,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对于民营经济应该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民营经济源于民生,即产生于老百姓过日子的活动,因此,又称为“草根经济”;如果说社会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那么,民营经济就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二是国有经济或民营经济各自都有所长和不足,二者之间的竞争、互补、转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三是xx市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方面表现非常明显,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是造成“富财政、穷百姓”现象

15、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不是财政过富,而是百姓太穷,居民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收入增长。 显然,要改变xx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收入增长”不协调现象,就必须“补短”,即壮大民营经济。而要使民营经济承载起富民强市的重任,就要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扭住这一重点的第一步,就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拓宽道路,实现“两个消除”,即消除虽然已失去合法性、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的、由于垄断给民营经济发展造成的障碍;消除虽然已失去合法性、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的、由于偏见给民营经济带来的不公正待遇。 (二)进一步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环境方面,调查了解到一个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政策未落实。要做到政策落实,就要解决那些影响落实政策的问题。 1、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实施优化、传播政策工程 落实政策,首先需要好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优化政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面对就业压力、“三农”压力和节能减排压力,需要制定一些与国家政策配套的地方政策,以便鼓励就业、支持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产业和企业、引导产业优化升级。比如,可以考虑: 鼓励对于个体工商业,凡属居民自主谋生的就业,年平均月纯收入在1600元以下者,一律免征所得税、工商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