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09200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课堂特征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本课堂特征研究 摘要:合脚的鞋套在脚上脚才感觉得像没穿鞋一样。好学的课堂给学生才感觉得出忘记自己在课堂上。好学的课堂是合脚的课堂、顺心的课堂、真言相对的课堂、真情相约的课堂、真事相待的课堂、好玩的课堂。 关键词:好学 合脚 顺心 好玩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的视野里出现得较多的一个命题就是“以生为本”。课堂上怎样“以生为本”呢?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本的课堂?我们试图用心讨论这个课题。本课题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高度重视,被批准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本文试图呈现它的部分研究成果,对生本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作些描述。 先看一节语文课

2、,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课前,授课教师布置学生用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做堂前准备。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一时间,有站起来的,有把双手举起来的,全班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大家听,可以加上动作用表演的形式读,也可以单纯表

3、情朗读或者读自己找来的相关文章做比照。不过,要把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告诉大家。学生们小声自读了一阵之后,纷纷抢着在全班表演朗读。“他读得好,我会读得比他更好。”“我认为这一句应该这样读!”“因为是老黄牛,所以读的时候声音要粗一点,沉一点。”这是小朋友们的声音。“你读得真好!”“你的表演动作真棒!”这是教师鼓励的话语。这些声音伴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不断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通过学生反复的表情朗读(其中也有教师适当的指导),生字会读了,词义理解了,文中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也了解了(对文中的生字,教师有意识地抽出来,让学生讨论记字的方法)。在表情朗读过程中,小鱼细柔的声音、燕子清脆而略带尖声的语调、

4、老黄牛苍老刚劲的话语,被小朋友学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小朋友们情不自禁表演的自创动作,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课堂上,学生还向教师提出了很多种动物尾巴的功能问题,直到下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还在讨论蛇为什么没有脚、它的尾巴到身体的哪一部分?如果小鱼的尾巴断了,会不会再长出来?等问题。 在研讨这节课时,大部分教师认为课上得好,摒弃了过去呆板的教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在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中学到了应学的知识,同时,这节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持不同意见,认为像这样上语文课,岂不是乱套?教师没有解题,没有反复教生字,也没有专门解词,知识点如何落实?课

5、文段落的知识、段落大意的概括也没有提出来,学生将来怎么懂得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此外,课堂上教师都是跟着学生转,很难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上课,教师岂不是很辛苦?两种评价,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前者着眼于学生,是为学生而设计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后者着眼于教师,是为教者而设计的教育理念师本教育理念。 为教者而设计,它一切都是为了教师好教,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如一年级语文阅读课,就分教学生生字词、解词、用词语说话、了解句子大意、懂得自然段的一些知识、会流利读课文等知识点。认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

6、望。然而,好好的一篇文章被专门识字解词、解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等搞得支离破碎,读起来如同嚼蜡,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厌学情绪跟着就产生了。更而甚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局限,一切由教师安排好,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最后是懒得去想。所以,师本教育压抑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像上述研讨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探究;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表演,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和别人讨论,它适合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 师本教育是一种短视

7、行为。从短期来看,教师好教,能有效地高效率地传授人类既有的结论性知识。但从中长期来看,在人类对知识的本质有了新认识,人的自身能力与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被发掘出来的今天,这种“教师好教”的教育限制人的发展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知识的过度条文化、分析化,使知识赖以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整体事物被拆解了,学生的思维变成了若干部分的拼装,而不是胚胎式的生命发展;学生和教师都被局限在小方框里,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思维。而着眼于学生的设计,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自动的尊重,注意留给学生、教师的自主空间和活动余地。在教学内容上,依据学生的学习效率,以综合整体和分析相结合、感情与训练相结合,旨在保持领悟

8、,沿着“整体意义自主创新”的路线前进。它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人的学习与发展的能量,充分发掘儿童的潜力。 在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信息源的时代,教师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传授间接知识和书本知识中,师本模式对教师来说,具有步骤明显、易于展示、方便评价、方便操作的优点,但它压抑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惟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被改变。况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只有真正为了儿童,为儿童而设计,才会找到自己正确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发展和

9、创造的能量,使教育质量和效率出现新的飞跃。所以,我们应把为教者的设计转变为为学生而设计。 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好学的课堂,生命燃烧的课堂,它让我们感悟出一个作课的简略的教学公式:堂前带例子-堂上搞交流,由此而表现出下面几个课堂特征。 一、好学的课堂是合脚的课堂(合脚性) 鞋合脚时,脚就忘记了鞋还挂在脚上,鞋不合脚时,脚就有局部疼痛的感觉。课堂上也有类似的现象:课堂适合学生的时候,学生就忘记了还在上课,课堂不适合学生的时候,学生就有怎么还不下课的感觉。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教师好教的课堂,学生就会好学,在教上下的功夫很大,教师总想把自己的一桶水生硬地倒进知识容器,让学生使劲地咽下;比如我们认为学生作文

10、和阅读,先要解决字、词、句,然后才能是篇;我们认为学生学数学,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公式法则堆垒而成的,堆垒的方式就是推理链;我们认为学生学外语就是单词、句型、语法的组合等等,总之,我们认为学会了语文知识系统、外语语法系统、数学符号系统就是学会了语文、外语、数学。然而,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这样简单组合起来的,而是以体悟的方式在学生自身生长发展的,这种学习就是外部建构的见解失之简单。比如在学生入学前,尽管他们还不懂得字、词、句,但在他们头脑中,却有了整体式的结构,一旦他们认识了字,可以用某种方式输出,用已经学过的少量的字加图画、加拼音符号、加错别字等成文成篇。研究表明,好教的与好学的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

11、多时候都是对立的。好学的课堂是学生轻松地游入一池水中,让学生快乐地玩耍,适合每个学生的来同的学。这里我们在教学上做了一个调视:即由好教调视到好学;其操作很简短,就是由教师讲讲而已转到学生玩玩而学,学得快乐、舒服,有忘我的感觉,象脚忘记套鞋一样的感觉。 二、好学的课堂是顺心的课堂(顺心性) 顺心使人心情舒畅,当下的日子好过。开心过好幸福的每一天,过好幸福的每一刻,这是生命的追求。人类可能没有希望日子不好过的生命体,如果有,那就叫活得不耐烦了。世界上最不好过的日子算得上是人不把自己当人对待,课堂上当然如此,只有把学生当人的时候,日子才好过。课堂上怕就怕不把学生当人看,而实在是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把

12、它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这样使他们的日子实在是难过。是生命的东西的话,许多东西是用不着教的,不要对生命过意不去,随意侮辱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 生命这东西很神奇,一旦动用了生命的器官,任何事情都变得十分简单。这里引用读者里的一篇故事对此作出形象的解读。说的是日内瓦湖前面有一条隧道,人们开着汽车穿过隧道,隧道管理者在隧道口树立了告示牌,要求司机即使是白天也要亮灯。但是,从隧道出来,许多人都忘记关灯,这样,他们停下来一段时间后,汽车就没有电不能打火了。面对司机们的抱怨,管理方想到在出口处也树一个牌,要司机们“出隧道后关车灯”。但显然这样写是不够的:晚上驾车司机看到这个告示也要关灯吗?这样一来,告示就

13、要写上多种情况:白天如何,晚上如何,下雨和阴霾天又如何。可是,司机如果要看清这么多条文,车可能就冲进日内瓦湖中去了!写少了不清楚,写多了看不清。后来,一位管理人想出一个办法,只在告示牌上写一句话: 你的车灯还亮着吗? 于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原来的管理者没有想到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是有生命的,只想到“我告诉你”。而后来,则依托了生命,让他的生命机制起作用,从而使事情变得简单而高效。 我们把故事移植到课堂上来看,管理者类似于我们要说的教师,而司机类似于学生。这则故事中,管理者从忽视司机的(生命的)能动性,到相信司机的能动性,从而使整个信息的运作过程转化到真正的主体身上你自己解决你

14、自己的问题。这显然是对于只考虑管理方如何把告示写得全的思维的一次小小的革命。仔细想想,我们许多时候在课堂上是教得好全的!哪里管学生是生命的东西! 讲到这里,我想到一位老师的教学日记:“要把学生当成生命,不要把它当作傻瓜来看待,不要把他当作弱智(者)来教”。 初读这些话感觉有点费解,在我接触的老师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他们班总有几个天生的蠢货,教都教不会,怎么会自己学呢?其实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总是需要我们教的,而不是可以自己学,自主学的。就这样的意义来说,我们之所想和所为,实在是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能量的忽视或甚至藐视,所以,这位老师写的那句话,有着现实的针对性。课堂上一旦把学生看作是生命

15、的东西,出奇的课堂景观彼彼皆是,只有这样课堂才切中教育的真谛,生本的东西才会有所展现。其实真的是属于生命自己的事情只能由生命自己才能去完成,这时候就连生命自己都说不清楚,也用不着我们去管理。拿睡觉来说,开始的时候找个地方躺下来是知道的,以后由安静到睡着自己是不知的。如果我们要管理这部分,哪就睡不着了。大自然安排的需要含糊,让它“放羊”去,否则只会掉进日内湖瓦淹死! 生命的东西是依赖育养而成长的,这是教育的原委。 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的发展乃教育之本,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以生命育生命,走近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完善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

16、是幸福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教育原本是一个整体,是育中的点化与润泽,但我们搞到现在,教育却变成了“教”与“育”的分离,“教”为校之务,师之业,“育”为家之事,父母之责。家校的距离导致“教”与“育”的分道扬镖,“教育”渐渐窄化为教知识与训练技能,成为一种外在的东西怎样较好较快地摄入个体内部的过程,失去了育养生命的意义。生本教育便是让教育回归其原始本质,让“教育”团聚成为哺育个性生命成长的育养。因此,生本的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 1. 真言相对。(说真话)尊重生命就要引渡生命让生命真言相对,生命的碰撞便是身心的合一。生命的在场,要求不替教参代言,诵读教参书;不替别人代言,背诵别人教案;不出现身在灵不在的现象,求得心灵相约的真实的课。 (1)上自己的课。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