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091199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探讨摘 要: 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怎样应用传统的建筑元素, 从而进一步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Abstract: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ow to us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re discussed, and combined with examples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ow to application of the

2、traditional building element, and step into a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get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关键词: 现代建筑、传统元素、 建筑设计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elements, architectural design 在当今世界中, 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 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突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受到了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也受到了破坏,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欧式

3、建筑受到青睐,这些现象都显示出了我国建筑中的传统建筑文化危机。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消费者、开发商和设计师都在觉醒,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须要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建筑文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中式建筑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获得了胜利。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贝幸铭的香山兴建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这些具有剧烈观感特征的中式建筑,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备结合,是中国人渴求本源、渐渐自信的一种必定反映。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文观念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是“ 天人合一”、“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4、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建筑特色正是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无论是苏州建筑园林的“ 风流” 、徽州建筑的“ 理趣”,还是北京四合院的“ 厚重”,都根植于当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现代建筑同样越来越注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观念,是指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婉约、素雅之美,但并不是单纯的复古,在设计中同样要考虑到现代和简洁的建筑元素。设计中,一方面要使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削减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合理的运用相宜的技术,降低能耗,削减污染。贝聿铭设计的苏

5、州博物馆,在结构上最具有中国元素特点就是这方面的优秀实例。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化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衬托,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供应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运用,以便限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新馆在造景设计上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了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创意山水

6、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成为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长和现代版的诠释。其中,叠山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片石假山。理水运用水面的分割处理,借鉴了传统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等的划分,使水面有聚有散,桥面低平,亲水性好。植物为了突出单株的欣赏效果,树的造型都是经过细心设计和修剪的。尤其是紫藤园中的紫藤,嫁接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持续了苏州绵延的文脉。宋画斋是新馆中唯一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茅草屋顶的宋画斋是一间复原的宋代民居厅堂,从基础到屋顶全部采纳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也多为青石、编竹夹泥墙、梓木、茅草等传统建材。屋顶采纳生长在苏北沼泽地的红茅草铺就而成,庭院中的石桌取自自然灵壁石,室内陈设着仿宋的家具

7、与仿宋的书画。这间宋代风格的茅庐反映了贝先生“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设计理念,他要让这间屋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通过中心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东部辅展区,廊道终点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南北两侧设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2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 中国已有的传统建筑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具有围合式的院落空间。这种空间设计最初理念是使外界环境与室内空间形成过渡并增加院落的私密性,而后它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

8、的一个代名词,徽派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就都采纳围合式院落。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以L形为基础的房屋围合,使建筑中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空间理念,同时给整个空间带来通透、大气的感觉。另外,院落空间的设计同其它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术雕、石雕、 彩绘、竹林等相结合;同时,各种处理手法的应用, 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联想和同忆,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感觉。这样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统一,形成富有特征的空间序列, 并且能最大限度节约用地。川军馆的空间原型是当地传统的安仁古镇庄园建筑,是四川地区颇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最主要的空间特点之一就是多进式的院落组合,依据实际须要及经济条件向四周摊开,在单一水平面

9、上形成对院落的环绕或穿越。而川军馆由于受到基地狭长条件的限制,于是建筑采纳了一种类似“竹节”的线性空间组织方式,即实一空一实一空的节奏性空间改变。3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建筑是须要文化传承的,没有标识就没有了区分,这样的建筑是缺乏生命力的。建筑符号就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凝合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传递给人们传统的信息和共鸣。这些建筑符号借助于人们的推理和联想,从而钩起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结。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可以从传统建筑原型中提取某种形态元素干脆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也可以将其加以整理和抽象、简化和升华、概括和提炼之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使具备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符号有效的传承于现代

10、建筑之中,这才是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的核心和精髓。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其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主体构思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许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1) “中国红”展民

11、族形象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骄傲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殊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才智”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3)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爱好的辨识这48个字。4)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

12、国家馆四周,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四周,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特别值得游赏。 参考文献 【 1 】 张利平, 关于体育教学中实施“ 挫折教化”的几点思索第f J 宁波高校学报 ( 教化科学版)2003,1【 2 h t t p : w w ws i e n e e n e tc n m u s e r _ c o n t e n t a s p x ? i d = 2 6 6 2 7 0 3 h t t p : w w w s e i e n e e n e t c r d l r d u s e r _ c o n t e n t a s p x ? i d=4461 0 【 4 1 田林 体育教学对高校生实施挫折教化的五大途径,会议。中国管理科学 L2 O 0 8,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