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084973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圩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包括第卷和第卷,共六大题,满分为150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第卷(共62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

2、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

3、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

4、重脊、脊兽等。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

5、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C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D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

6、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7、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20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

8、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犹蒙矜育 矜:怜惜 B.宠命优渥 宠:恩荣C.日薄西山 薄:迫近 D.听臣微志 听:听信5.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

9、项是( )(3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谨拜表以闻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相同,与相同6.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3分)A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7.下面对选段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谏武帝推行孝道。 B作者说自己做蜀国的官本就希图官职显达,

10、并不想自命清高,其用意在于打消武帝的疑虑。 C段尾再次以祖母病笃,来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D本段通过叙事,表达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分)译文:_(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分)译文:_三、古诗鉴赏以及默写(16分)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禾 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 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 啮草坡头卧夕阳。注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窦:水道,

11、水沟。粗了:刚了结。(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2) 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错1字不得分)(1)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归去来兮辞)(2)鹤汀凫渚,_;桂殿兰宫,_。(王勃滕王阁序)(3)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4)_,彩彻区明。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陈情表)(6)_ ,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7)既自以心为形役,_?实迷途其未远,_。(归去来兮辞)(8) ,。臣不

12、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9)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10)悟以往之不谏, 。云无心以出岫, 。(归去来兮辞)四、文学类阅读:阅读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回答问题。(17分)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魏金树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 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

13、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了。 刘老师强抑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刘备说,念你平时表现还不错,你只要将手机交出来就没事了。如若继续顽固不化,哼!你先回去想想吧。 刘备刚走,刘备的朋友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看这事可疑,我刚才看见刘备同学很委屈的样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你有什么依据吗?”“当然有!”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据我分析,案发现场只有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怎会做这种事呢?”“可他已经承认了呀。”刘老师说。“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儿停了课,刘备同学肯定是为了让大伙儿尽快复课,才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记得那天早操期间他去了一趟厕所。操场离宿舍很近啊。”“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请假说拉肚子去厕所,而且时间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孙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