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仅此而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06016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描仅此而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素描仅此而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素描仅此而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素描仅此而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素描仅此而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描仅此而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描仅此而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描,仅此而已2012-01-03 10:05苏 坚 笔者在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浸学十年,毕业后又一直从事素描基础教学,对素描及其教学的经络有切肤体会。多年来,笔者关注素描及素描教学展览和研讨会不少,能略知艺术领域中这一品种被器重程度远远超过其它兄弟姐妹尤其在教学机制、教学观念等转型的敏感时期,它总是首当其冲,保守派和革新派都拉它做排头兵。也难怪,“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潜在身份,使它难辞其责。我无法查考到“素描是基础”这个定论是出于历史积习之称谓还是出自于某个大师的口无遮拦的言说,但我明确感知这个定论中的“中国特色”衍生义远远超过基本义,成为诸多专业概念中最为误读的概念之一。而权威的现代汉

2、语词典“素描”词条解释中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更使误读成为真理,并以讹传讹。因这个“基础”之称谓,素描被夸大为“造型艺术之母”,其它专业与之成母子从属关系。显然,这种夸大蒙蔽了简单明了的素描概念的实质内涵、任务指向,及其与其它专业之间的平等、统一性。更甚者,有人还觉得一个“母”不够,非要多分出明暗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等等(我相信很多人还有国画素描、雕塑素描之类的门户细分),以期多“母”多产。热衷于这种概念游戏,除了进一步可巩固素描的伪权威地位外,从业教师也多了一些说头,一可吓唬刚入门槛的艺术学子,二可使同行外行略生一点肃然起敬。 素描是什么,看来仍然是个值得阐清的问题。在英文

3、中,与“素描”对应的词是drawing和sketch,与以油、水等混合色彩为主要方式制作的painting区别开来。在中文习惯中,“drawing”又专门对应“素描”,sketch专门对应“速写”,这同样出现如明暗素描、结构素描这样细分而各自范畴及相互关系又道不清理还乱的情况。事实上,在英文习惯中,drawing和sketch在造型领域中的概念内涵基本相同,互为解释,这在权威的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辞典、世界图书英语大辞典、韦氏百科全书英文词典中的解释条目可以见证。这个事实说明,把“素描”和“速写”进行种类划分(如何区分一幅作品是素描还是速写?),并以为它们之间径壑有别,任务各异,完全是多此一举。

4、再细读英文词典中关于素描的解释,可以归纳以下二点:一、素描是表现客观对象(object)和表达作者意图(idea)的;二、运用特定的材料(pencil,pen ,crayon,chalk,charcoal)。这二点正是素描概念的根本所在。关于第一点,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让.克莱尔说得最直接:素描就是意图。这一点规范可以说非常大,即有普遍性,就如贾科梅蒂说的“绘画是一种看的方式”一话亦可说成“素描是一种看的方式”一样,素描与其它国油版雕等专业相同的一点正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找方法“说出来”。问题大概只有:“客观对象”可狭义为在时性的看(写生),也可广义为间接性的看(创作)。这就使有人质

5、疑凭想象画出来的素描是算“素描”还是算“创作”?或是叫做素描创作?由这个“是非”争议延续出素描教学中的问题是:素描课是不是非要对物写生?如果不,则素描课与其他专业课区别何在?这种质疑在目前院校素描教学中十分普遍,因为它主要是针对素描教学中创意性课题训练(抽象、意象、想象等)而疑的;故可说是传统素描教学(写生、写实)对新素描教学的质疑。我的意见是,对于素描,任何质疑都是多余的,这就如质疑“写生”、“写实”的油画算不算油画一样无聊可笑;但若是素描教学,如果我们还要坚守概念划分的最后底线,并使素描教学尚可规范的话,问一问要不要“对物而写而思”,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主放或主收,结果完全不同。主收,

6、则素描教学仍然以研究客观可视物(素描教学中的观念、思维、观察、想象等的拴线之体)及其过渡、转换、提升等(超越旧教学写生、写实概念注重表面的“真象”,挖掘更深更广意义的“真相”)为己任,以此厚积成其它专业立足的视觉经验平台。主放,则必打破素描教学与其它专业教学区别开来的内在界限,造成素描教学任务、目标与其它专业教学的重叠,这除了可能带来教学内部的混乱,还可能出现资源浪费(大家想想那些把素描课上成平面构成、图形设计、抽象训练的课例)。当然,主放也有诱人的理由: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持折衷观:对于素描,主放;对于素描教学,主收。 需要强调的是,对意图的多样性、可能性、内在性一定要切实加深

7、认识,付诸实践。在现有的认识中,对写实方向的执意坚守并由此造成对写实之外的可能性的压制,是最大的局限之一,尤其在素描教学中,这一认识局限仍然占据核心位置。写实(很多时候还被误识为“真实”)本只是通往艺术彼岸的诸多路线之一条,它有很多优点,但也因其本身偏重如镜子般被动反射客体表象,并由此归纳出对比例、特征、调子、透视、结构、空间等相当教条的系统的观察方法和定性思维,还强制式扩展为全体学生的“集体潜思想”,故而学生不经意间养成“集体无意识”的惰性,失掉对主体“意图”的主动认识。素描的历史,毫不例外地也是个体视觉经验的革命集成史。从全国范围不同地域(尤其偏远地区)不同教学层次(尤其大专、中专、中学)

8、的总体上说,虽然积极的教学探索已然成风(尤在几大美院),但由于历史积习、教改阻力、思想认识、师资培训、考试制度等原因,独沽写实、被动耗时的旧教学使素描教学体系中负面障碍仍大于利好因素,并因近几年扩招而使这一缺陷无限扩大化。必须承认,每个新学年,当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素描课上看到他们的作品象刚刚结束的军训:感觉一样,思想一致,步调齐一,我感到作为个体的教师面对某种制度下的结果的无能为力,而我似乎还是实施这种制度的参与者,更是自恨自悲。 翻开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2003年第3期第11页,美国街头涂鸦艺术家哈林的展览海报上,标明展览的品种是“paintings,drawings,s

9、culptures”,但我估计按我们的分类习惯,很多人难于分清哪些是素描(drawings)哪些是绘画(paintings),因为哈琳同志一向爱好凭空乱涂,画种概念薄弱。同期第93页,一篇关于德加的论文中,德加的两幅舞女素描的标注除了题目、尺寸、收藏者外,是“charcoal heightened with white on tan paper” 和“charcoal and black crayon on paper”,对木炭、白粉、蜡(粉)笔、纸材等工具作了具体标注,不是象我们习惯那样笼统地标一个“素描”了之。我想据上述例子讨论一下素描概念根本点的第二点,即工具材料问题。铅笔、炭笔加白纸,

10、是素描的主要工具,一般人们不会对此有疑问。但自素描和素描教学传入国内后,由于应用习惯及误解,这些素描的主要工具几乎就成了“素描”的代名词,甚至从早期的炭笔、木炭、铅笔,发展到后期学习苏派时的一支铅笔一统天下,素描成了“用铅笔在白纸上磨洋工”。这种将工具与概念定性简单等一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危害无穷,尤其艺术发展已造成画种分类界限模糊的今天,这种观念使素描概念的外延狭隘化,阻碍了素描借助多种工具可能进行实践和探索。在西方人的习惯中,面对一件作品时也许他们更看重这一具体作品使用什么工具材料、以怎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以上举例的作品标注可见一斑),并且看重、发现工具材料的多样化、可能性,这跟他们注重

11、物质性、科学性的思维习惯是相通的。所以,在他们的“素描”类书籍、展览中,发现有色彩、油墨、火药、光盘、光油、布料、复印剪贴、丙烯、石膏粉、装置等我们认为非素描范畴的材料及制作手法应不以为怪,因为素描已从“意图的草图和初稿”这一层意思发展为“意图的实验田”。而我们却喜欢坚守品种的单纯性,宁愿放弃探索和实验(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放弃发展良机)。素描抓着铅笔、炭笔不放,类似“只有水墨加宣纸”才是中国画的争吵一样没有尽头耗费时日。事实上,从素描发生史的角度讲,素描先于绘画(也可以说绘画包括素描或绘画始于素描),如果把原始人随手拾石刻岩、折枝划沙的记事活动视为最早的素描创作的话,则工具材料的选用仅仅是因

12、为简易和便捷这是人的本能趋好,亦是惰性使然。我相信素描用铅笔、炭笔、木炭条,也完全出于便利的考虑,它们随手可拿可带,错了可擦可改。在西方早期画家眼里,素描原来只是起草稿打底稿的手段,只是绘画的“起始”而非“基础”(当然你也可以说起始就是基础),不像现在这样以为它包含什么一切艺术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这种金科玉律别的艺术品种没有吗?)。如果做雕塑因为要先搭铁架,便说“搭铁架是一切雕塑的基础”未免强奸部分不搭铁架的雕塑家的意愿。自然,用搭铁架的方式来练习雕塑艺术“基础”的人士必然不多谁都懂得铁比泥硬。因此任何从工具材料上给素描概念定性的想法都是无益的。工具材料是无限的,这跟艺术发展的无限性相一致

13、。以此标准量,国内素描及素描教学,工具材料之单一,以及由此限制而部分引生的探索精神之缺失、形式风格之单调,是有目共睹的。 素描,如果忽略先人发现的炭笔、铅笔等优性工具,则它可有可无,不伤要旨,因为水粉、水彩等等一样可以解决素描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如说有人要拿油画煤黑色作素描练习,我坚决不反对。同理,如果忽略“对物而写,研物得意”这一底线不计,则取消素描课同样可行,因为其他专业可以承担素描课的训练任务(比如研究整体和局部、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虚与实等等审美原则和点、线、面、肌理、光影、透视、形、体、空间、结构等造型要素)。这一点,有事实例证。美术史、设计史上不研素描而成名成家的应有不少吧,比如

14、以前的国画名家常有未曾训练过素描的,西方在正统的美术学院创立于意大利而设立以画石膏像(仅因是意大利特产!)为主的素描课之前,绘画名家照谋其职。美术学院的教学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而引发变革之后,延续着的纯艺术教学及另分出的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不沽写实一味)、忽视(只列为选修课)甚至取消素描教学,此况也多有。不信,不防拿一个油画系来试试,新生入学第一天起,一直用油画材料进行训练和研究,把原来的素描课教学任务(如果忽略掉工具材料这一点,其实是重叠的)并入其中,相信四年后的教学成效是同质的。从高度上讲,素描是拓展、积累视觉经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行走在这条途径之上,“发现”、“创新”是最值得鼓励的词,

15、去除、抗诉原来被视为“金科玉律”的规范,甚至成为素描教学进入当代后的主要实践任务。所以,就眼下的素描及其教学的提议,我认为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当代的艺术教育趋势,在院校之间及内部,加大横向联系、取消系别分设、鼓励跨学科选修等已是必然;面对社会需求,如今对“艺术家”的要求亦与往昔有别,他们不再被视为象牙塔里的“精英、绅士、野兽”,而是文化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他应关注社会,提出问题,提示解决之道,因此他需要更多更杂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要学会适应在工作中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如今,与其热衷于讨论加强素描及其教学的权威地位甚至还退而强调坚守什么传统素描课堂的尊严,还不如热情讨论如何以实质性的手段加强艺术专业

16、学生的知识素养,比如让学生有越来越多的上诸如哲学、美学、思想史、人类学、社会学、法律等等课程的机会并引导他们真正热爱上这些课程真正武装起他们的脑袋使之更能思考艺术怎么搞。是的,不要把素描说得太大,它不是一切的基础,就如人类要靠吃米饭维生,但不能说吃饭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也不要不把素描说得太小,它不只是铅笔、炭笔、墨水,就如拉链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筷子是国人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人类没有拉链的时候一样有好办法遮丑,西人不用筷子照样吃饱喝足。素描,仅此而已。素描万岁!补记: 上文本为2003年国际当代素描艺术展素描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但我在会上发言未读此稿而顺现场气氛和感想另“放炮”,引起现场热议。有与会者说我的发言走题,但我认为其跟我的素描及素描教学大众化、多样化的观点是有内在联系的,补记现场发言如下为证: 大家争得脸红耳赤,或要成立基础部专治素描,或呼吁加大素描课时量等等,无非想强调素描的基础“圣位”。我也相信素描“重要”,但别的起码不是“次要”吧?从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