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93707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大桥现浇32m简支梁施工工艺一、工程概况1.1、简介黄河xx特大桥位于xx市境内。正线里程DIK412+062.27DIK417+453.54,中心里程为414+756.67,全长5391.27米。xxxx主要承担130#166#台之间全部的基础、墩台,以及箱梁施工,里程DIK416305.79DIK417453.57,全长1147.78延米。在DIK416+696.3 、DIK416+700.22处跨越津浦铁路正线,其夹角约90度。箱梁采用DXZ32 m900 t型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进行施工。1.2、设计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 350km/h,初期运营速度3

2、00km/h。跨线列车运营速度200km/h及以上;正线线间距: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执行。二、前期准备2.1 物资储备主要有钢筋、钢绞线、波纹管、锚具、桥梁支座、预埋件,以及混凝土施工用水泥、砂子、碎石、粉煤灰、外加剂、灌浆料、脱模剂、养护液等。2.2 设备配置机械设备数量配备计划表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单位模架数量移动模架台1汽车泵台1布料机台1高频振动棒台16滚动式振动梁台1内卡式张拉千斤顶台4水泵台1土工布m210002.3 技术准备编制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和简支箱梁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支座安装、移动模架施工等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明确程序适用范围、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材料供应、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等。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箱梁C5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试配和设计。三、施工顺序及循环时间3.1梁部施工在166、165#墩施工完成时,移动模架紧跟施工,从第165孔向北京方向施工。3.2单孔箱梁施工循环时间移动模架施工单孔箱梁循环时间计算表(d)工程内容工作时间(d)工程内容工作时间(d)牛腿过孔0.5浇注混凝土05开模、过孔0.5养护4(6)立底模外模0.5预应力初张拉1绑扎底板腹板钢筋1.5预

4、应力终张拉1安装内模0.5孔道压浆1绑扎顶板钢筋1.0时间合计10(12)注:预应力终张拉、孔道压浆不占用循环时间。 括号内数字为冬季施工。四、移动模架施工工艺4.1施工流程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箱梁施工流程如下:移动模架的安装就位或移动就位模板系统调整绑扎底板及边墙钢筋、布设预应力管道内模安装检测、调整内模绑扎顶板钢筋、穿钢绞线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松开内模(强度达到60%)预应力初张拉(强度80%)移动模架分两次整体下放共120mm左右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两外侧横移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前移动到位整机纵移到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内横移到位连接底模横梁及模板调整侧模及底模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上孔箱梁进

5、行终张拉和预应力管道压浆)。4.2移动模架安装当拼装位墩高为810 m,地形比较平缓时,采用常规拼装作业程序,黄河xx特大桥165#墩、166#台墩高较低,墩身为8m至8.5m实心墩台,移动模架的现场拼装采取主箱梁墩身底部临时支点上拼装成形,采用吊车吊装施工方案。4.2.1 模架拼装流程拼装前在166#台165#墩间设4个临时支墩,临时支墩为混凝土现浇,作为移动模架拼装的临时支点。移动模架拼装顺序为:牛腿主梁底模桁架底模侧模中辅助支腿前导梁前辅助支腿后辅助支腿。待模架安装全部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模架总体向前移动,逐跨施工其余箱梁。4.2.2 人员配置指挥员: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

6、工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并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熟悉指挥信号,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技术员和安全检查员:2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工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对移动模架施工作业前进行技术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电工:2名,熟悉移动模架电路图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业务熟练且反应敏捷者可担任和负责移动模架的操作。起重工:名,具备多年从事起重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熟悉起重工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液压工:2名,熟悉移动模架液压系统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业务熟练且反应敏捷者也可担任和负责移动模架的操作。辅助工:6名,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熟悉移动模架和

7、桥梁施工。4.3移动模架预压为确保箱梁质量和线型,验证DXZ32/900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并准确掌握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模架造桥机各工况下的实际挠度、刚度和稳定性,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模架使用前需要在现场做静载预压试验,以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并消除设备的非弹性变形,为正确设置预拱度提供依据。4.3.1试验对象及其目的:4.3.1.1试验对象DXZ32/900移动模架造桥机,计算跨度为31.5米。4.3.12试验目的(1)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和质量,准确掌握施工过程中的移动模架工作的实际挠度和刚度,施工前,根据有关规范和要求,须对移动模架进行现场静载试验。(2)

8、 通过模拟造桥机在箱梁施工过程中的加载来分析、验证造桥机主梁框架及其附属结构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检验主梁的安全度,测算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根据箱梁张拉后的上拱度,再计算出移动模架底模的预拱度。以此来指导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顺序。4.3.2试验方法概述试验方法就是模拟该孔砼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该试验方法不同于起重机械:因为其载荷是顺序逐加的、且观测时间(或卸载时间)长达24小时。当完成100%荷载加载,4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12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4.3.3试验前的检查(1)检查造桥机各构件连接是否紧固,机构装配是否精确和灵活,金属结构有无变形,各

9、焊缝检测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2)检查造桥机的立柱、脱架及主梁框架与桥墩之间的锚固是否牢固,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3)照明充分,警示明确。(4)即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工作。4.3.4载荷准备:关于载荷:根据前述现场计算模拟施加的总载荷约900T。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载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砂子:砂子用若干编织袋装成。吨钢筋:钢筋置于砼梁腹板处的。4.3.5试验步骤流程试验准备(技术交底、人员、机械、材料等)移动模架造桥机按设计安装就位模架全面检查观测点布设标记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静置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卸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观测读数记

10、录全面检查观测数据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报告整修调整模架待使用。4.3.6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A:加载程序加载分以下几个步骤:1)加载过程共分三级:05080100-130%2)第一级加载:050;第一级加载为50,重约450吨,当加载完毕后,开始第一轮测试。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5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造桥机受力的情况。3)第二级加载;5080;第二级加载为80,重约720吨。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8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造桥机受力的情况。4)第三级加载:80100;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0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造桥机受力的情况。5)第四级加载:100130;此时为加载

11、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3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造桥机受力的情况。4小时观测一次,12小时观测一次,24小时再测量观察一次。B: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造桥机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

12、场协调。5)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造桥机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4.3.6测试方案:根据对移动模架造桥机承载能力进行的分析计算,现对该造桥机进行现场加载实验。测试工作包括主梁变形(沉降)。测试目的:1)、在实际荷载况下,观测主梁、底模板指定截面的变形,消除非弹性变形,测定弹性变形。2)、为施工时设置预拱度提供依据。4.3.6.1测点分布:A、选择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取在底模的底面、,纵向共取三排观

13、测点,分别在离墩身1M处,在距边缘0.2M底模两侧及中间位置,1/4跨处和1/2跨处。观测点用长度为2CM,直径为12的钢筋点焊在该处。共计取15个点。B、观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2.5m5.00m32. 6m8.00m8.00m8.00m8.00mC.、进行观测点编号和预压前测量。在堆载完成后,每天两次用水平仪观测两次。连续观测数天,待各点沉降数据后,即可卸载。D、卸载后观测各点数据。卸载后测量数据加载稳定后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加载前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非弹性变形数据4.3.6.2测量仪器:主要测量设备:观测采用高精度的水平仪和毫米刻度的塔尺。4.3.6.3预压报告:预压工作完毕后,将出具

14、“预压报告”。4.3.7卸载方案及注意事项:卸载方案类似加载方案。只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同样分四个步骤:1)、第一级卸载:130100%;2)、第二级卸载:10080%;3)、第三级卸载:8050%;4)、第四级卸载:500%;将全部载荷卸载即可。总之要均匀依次卸载,防止突然释荷之冲击,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影响正常施工。4.3.8 观测步骤()在堆载试验开始前对各个观测点进行初读数并记录。(2)当荷载达到40%观测检查一次,当荷载得到50%观测检查一次, 当荷载得到100%时,每4小时观测检查一次,当连续两次观测的累计变形不大于2毫米时即认为稳定。()当稳定后选择常温和高温情况观测并记录。()稳定卸载观测:当卸载到50%时观测一次,当卸载完成后,每4小时观测一次,当连续两次观测的累计变形不大于2毫米时即认为稳定。()当稳定后选择常温和高温情况观测并记录。4.3.9数据计算、分析、整理(1)荷载作用变形量计算加载前的初始读数-满载稳定后的终读数=总变形量加载前的初始读数-空载稳定后的终读数=非弹性变形量总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弹性变形量(2)温度影响计算 满载低温观测数据-满载高温观测数据=满载温度影响变形量空载低温观测数据-空载高温观测数据=空载温度影响变形量(3)数据处理以变形量为纵轴Y,以观测间隔时间为横轴T,绘制不同点的变形速率图。以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