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93020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钠镁铝练习1(2010年绍兴模拟)下列有关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可用CO2进行扑灭B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C镁制容器可用来装浓HNO3D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全是MgO2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DAl(OH)3中混有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3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

2、O39H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4黄铜矿(CuFeS2)常用于提炼金属铜。黄铜矿焙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2FeSSO2(已配平),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方框中的物质应为Cu2S B该反应的部分产物可用于硫酸工业C反应中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反应中若有1 mol SO2生成,则一定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5强氧化剂NaBiO3在酸性溶液中可将

3、Mn2氧化成MnO,自身被还原成Bi3。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NaBiO3固体和2 mL 6 mol/L硫酸,然后滴入2 mL 1 mol/L MnSO4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上述实验完全反应,消耗NaBiO3的物质的量最多为0.01 molB充分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变为紫色 C上述实验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D在酸性条件下,NaBiO3的氧化性比MnO的氧化性强6FeS2与HNO3反应的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则HNO3的还原产物是:ANO2 BNO CN2O DN2O37. 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2+

4、 + 18Cl+ aH3AsO3 + bHaAs + 3SnCl6 + c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氧化剂是H3AsO3; 还原性:ClAs; 每生成0.1 mol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 M为OH; a2,b6A. 只有 B. C. D. 8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 BNa2O2Na2CO3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最终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的是()Al投入NaOH溶液Na投入CuSO4溶液Ba(OH)

5、2溶液和(NH4)2CO3溶液共热过量Na2O2加入AlCl3溶液镁投入NH4Cl溶液A B C D10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 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 D 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11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

6、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12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AMgS04 BNaAl02CA1C13 DFeCl3 13(双选)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14(双选)若某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H2S4H2O8e= SO4210H 2IO312 H10e =

7、I2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H2S做氧化剂,反应属于还原反应B若在反应中失去0.2 mol 电子,则反应中可生成5.08g 碘C由上述反应可推知,氧化性:K2SO4 KIO3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15(双选)在含大量I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Mg2+、Ca2+、HCO3、ClBK+、Fe3+、SO42、S2CNa+、AlO2、Cl、SO42DH3O+、Ca2+、Cl、NO316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

8、SO4、NaOH溶液、稀NH3H2O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提出假设:(1)假设1:_(2)假设2:_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实验探究:甲同学基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如下:(3)试剂M是_。(4)写出操作的过程_。(5)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6)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W g样品中金属镁(Mg)的质量分数,他的方法是_。17(16分)工业生产无铁硫酸铝,以硫酸浸取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得含铁(Fe3+)的硫酸铝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搅拌,加入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在

9、溶液中生成活性二氧化锰,调节溶液的pH,反应一段时间,二氧化锰和Fe (OH) 3发生吸附共沉作用,最终得到无铁硫酸铝产品。(1)硫酸浸取铝土矿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完成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3MnSO4+2H2O= ;(3)调节pH的作用是 ;(4)操作1的名称为 ,实验室进行操作2用到的陶瓷质仪器有 ;(5)下列有关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填字母)。A可以向溶液中再加入铝土矿粉等调节pHB溶液的碱性越强,则除铁效果越好,而且不会影响硫酸铝的产率 C活性二氧化锰生成量应适宜,不足时铁的去除率较低,过量时会增加成本 D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

10、锰粉末以除去Fe (OH) 318(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 (请你写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1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

11、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方案2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此处不要求填写)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思考与交流】(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成立。你的理由是 。 (3)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由: 。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30(16分)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2分)

12、(1)Na2CO2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2分)(2)假设2(2分); 点燃方案2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有Na2CO3存在;方案2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4分)(3)4Na+3CO2=2Na2CO3+C (3分)(4)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3分)(其他合理解释也给分)32(16分)(1)Al2O3+ 6H+ = 2Al3+ 3H2O (3分)(2)5MnO2+ K2SO4+2H2SO4 (3分)(3)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3分)(4)过滤 (2分); 蒸发皿(泥三角) (2分)(5)AC (全对给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