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928450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材分析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入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流浪者的窝棚称作“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区域称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运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骡拉破汽车叫“胡佛汽车”,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

2、旗”,用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背景1:胡佛反危机的失败。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知识结构:罗斯福新政特点及实质整顿财政金融社会福利方面农业方面工业方面临危受命【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及战胜对手胡佛的原因】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

3、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还有他传奇的经历和坚强的性格】1932年,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这次投票既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又是对罗斯福进行变革的明确授权。背景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就读于哈佛大学,四年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历史、政治和法律。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13

4、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39岁时,在休假期间的一次游泳后,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和温泉治疗,恢复走路能力,但终生借助拐杖。1928年,当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两届。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保证我为我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就是新政”一词的由来。1933年3月4日,

5、他发表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一那种无缘无故、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恐慌”的就职演说。那时,他50岁,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后因其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狐狸”。实施“新政”【要求记识全文】要求学归纳内容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的目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资产阶

6、级的统治。直接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上吧竺对银行金融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何作用?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誉,为生产的恢复奠定基础。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秘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一、-一复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计划指导);目的: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力

7、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正常轨道,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调整农业结构,减耕等措施有何作用?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的复苏。历史纵横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二ZEST一一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失

8、业,生活无着,政府却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能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政的根本出发点不打算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前提,只是在这一阶段把重点放在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上,所以采取的多是应付危机的权宜之计,正因为如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作用有限。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少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当时美国的状况,为什么要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救济失业者和贫困者?兴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9、在金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即美国的中央银行。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某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利益。遭到资本家的反对,说是从共产党宣言学思之窗里抄来的。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我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美元以

10、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点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摆脱危机困境【影响】【直接影响:渡过了大危机】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间接影响】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

11、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历史纵横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希特勒走上扩张备战的道路,妄图用战争摆脱面临的困境,建立起一种军事型经济。这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打下了经济和军事基础【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

12、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特点和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学习延伸答案提示: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累雅楸际瑞嗨的布搦的前价: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有的学者指出,新

13、政的意义远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三爱叫美丽篇跳耶碉禳最权唧!德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忙照霍唯神飕邢mi慝搀扬殍经济增有兴趣的同学们可进一步查阅有关族料,就上述观点进行目论,并阐送看己的观点。思考: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新”在哪儿?为什么能成功?否。因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新”在由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为“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原因: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经济实力雄厚;民主传统保障;借鉴苏联经验;凯恩斯理论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