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9217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思想:“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以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多面体还可以按不同方式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为下面平面图形的学习做准备。有梯度的安排“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让学生经历先猜想、再动手操作、再思考的这一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

2、图;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明确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2过程与方法经历折叠、模型制作、多媒体展示等活动,发展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变换。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多面体与其展开图形之间的关系,多面体可以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个多面体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能初步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难点:能够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能够正确判断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准备:教师:用纸粘好的圆柱、圆锥的模型,多媒体课件(三棱锥、

3、立方体的几种展开动画)。学生:12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立方体模型、剪刀、透明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示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因此得出立体图形的侧面是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的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引出问题:如何设计或制作我们常见的苹果箱?引入课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创设情境,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着手,引入课题。)二、展开。1做一做。学生将12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用透明胶粘贴成如图1、图2、图3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出哪一个可以折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2课件演示四面体的一种展开过程。学生把折成的四面体再还原

4、,通过这一过程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师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你能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吗?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把它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吗?引导学生概括出: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因此上面图1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形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引导学生概括出所认识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请同学们沿着做好的立方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它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吗?质疑: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学生把自己做好的立方体沿着一些棱剪开,展开成各种不同的展开图,同一个立体图可以有不

5、同的平面展开图。4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下图4个图形的白纸。先请学生想一想:这四个图形是不是多面体的展开图?如果是,那么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又分别是什么?试一试:把这四个图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到底是什么立体图形?(让学生经历先猜想、再动手操作、再思考的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5练一练。(课本第137页练习的第1题)。(图(1)为四棱柱、图(2)这五棱锥、图(3)为三棱柱。)6课件演示立方体的四种不同展开图的动画。想一想:图49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大胆想像,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吗?2你了解了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吗?3本节课培养了大家哪些方面的能力和怎样的精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不完整的让其他学生补充,以达到梳理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