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90519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14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痴想(c) 头晕目眩(xun) 伫立(zh) 猝然长逝(ch)B. 匀称(chn) 随声附和(h) 荫庇(yn) 风餐露宿(xi)C. 峥嵘(zhn) 张皇失措(hun) 瞻望(zhn) 芸芸众生(yn) D. 慰藉(j) 惟妙惟肖(xio) 踝骨(hi) 眈眈相向(dn)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第五届“邦德杯”作文比赛中,只有异想天开,才能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B.我们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预防H7N9禽流感开出的参考处方

2、切不可妄自菲薄。C.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D.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我校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3.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3分)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

3、中。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A B C D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园博会要向市民发扬园林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展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B经济在快速增长,污染在逐渐减少,这是深圳一个令人振奋、让人憧憬的。C在这“一增一减”之间,我们看到了深圳以污染减排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深圳将确保明年底建成香蜜湖8平方公里水面,今年4月底前建成3平方公里水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16)二、本大题共1小题,没空1分,共15分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1)洞庭之东江水西, 。(陈与义登岳阳楼)(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4、官归京)(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 ,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7)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8)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0)群臣吏民, ,受上赏。(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11)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2面对落日,有的人把它写得很雄奇,王维的使至塞上 “ , ”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而同是唐朝诗人的崔颖却在黄鹤楼借落日,表达无比惆怅的乡思:“ , ”。

5、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境由心境生”。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6、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又何间焉( )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9分)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

7、常贫困。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到,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要论家境,他的家族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靠卖画挣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提倡苦行僧哲

8、学。事实上,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还想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人生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追求精神的富有。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

9、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 (选自 周国平文集,有删改)9根据全文内容,标题中“茅屋”一词的含义是 。(2分)10文章两段列举凡高和斯宾诺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1阅读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4分)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

10、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精神栖身于茅屋一文的阅读感悟,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富有。(50字左右)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14分)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

11、,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12、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