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89863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Pressure Transmitter2004-06一04发布2004一12一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the Pressure Transmitter JJG 882-2004代替JJG 882-1994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06月04日批准,并自2004年12月01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杭州天元仪表有限公司本规程委托全国压力计

2、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G 882-2009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朱家良(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屠立猛(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李元(杭州天元仪表有限公司) JJG 882-2004目录1范围。(1)2引用文献(1)3概述(1)4计量性能要求(2)4.1测量误差(2)4.2回差(2)4.3静压影响(2)5通用技术要求(3)5.1外观(3)5.2密封性(3)5.3绝缘电阻. (3 )5.4绝缘强度。(3)6计量器具控制(4)6.1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4)6.2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4)附录A压力变送器检定时的设备连接方式(9)附录B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试

3、验项目和方法(11)附录C压力变送器检定记录格式. (17)附录D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18)附录E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21) 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包括正、负表压力,差压和绝对压力)变送器的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2引用文献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JJF 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JJF 1016-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JJG 875-1994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GB/T 17614.1-1998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GB/T 17626.3

4、-199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概述 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将压力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而且其输出信号与压力变量之间有一给定的连续函数关系(通常为线性函数)。主要用于工业过程压力参数的测量和控制,差压变送器常用于流量的测量。 压力变送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电动的标准化输出信号主要为0mA一10mA和4mA一10mA(或1V-5V)的直流电信号。气动的标准化输出信号主要为20kPa一100kPa的气体压力。不排除具有特殊规定的其他标准化输出信号。 压力变送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感压单元、信号处理和转换单元。有些变送器增加了显示单元

5、,有些还具有现场总线功能。压力变送器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压力变送器按原理可分为电容式、谐振式、压阻式、力(力矩)平衡式、电感式和应变式等。感压元件信号处理和转换单位显示单元压力(或差压)信号现场总线输出信号(mA.V或kPa)4计量性能要求4.1测量误差 压力变送器的测量误差按准确度等级划分,应不超过表1规定。 表1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回差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回差/%电动气动电动气动0.05土0.05-0.05-0.1土0.1-0.08-0.2(0.25)土0.2(土0.25)-0.16(0.20)-0.5土0.5土0.50.40.251.0土1.0土1.00.80.51.5土

6、1.5土1.01.20.752.0土2.0土2.01.61.02.5-土2.5-1.25注:最大允许误差和回程误差是以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4.2回差 首次检定的压力变送器,其回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压力变送器,其回差应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4.3静压影响 静压影响只适用于差压变送器。并以输出下限值和量程的变化来衡量。4.3.1力平衡式差压变送器的静压影响应不超过表2规定。 表2力平衡式差压变送器静压影响要求 项 目 准确度等级0.51.01.52.0 指标 (输出量程的%)下限值及量程变化Pw6.42.02.53.03.0Pw2.5 (差压量程6Pa)3.03.54

7、.0-6.4 Pw163.03.54.0-6.4P16(差压量程6kPa)4.04.55.0-16 Pw253.54.04.5-25Pw324.55.05.5-32Pw405.05.56.0- 注:Pw静压值,MPa。4.3.2气动差压变送器的静压影响应不超过表3规定。4.3.3其他类型差压变送器的静压影响应不超过制造厂技术说明书或企业标准的规定。 表3气动差压变送器静压影响要求项 自 准确度等级0.51.01.52.0指标 (输出量程的%)下限值及盈:变化Pw2.50.751.0-Pw2.5 (差压量程2.5kPa)1.52.0-1.5Pw6.41.01.51.5-2.5Pw6.4 (差压量

8、程6kPa)1.52.0-6.4 PwI61.52.52.5-16Pw252.03.03.0-25 Pw322.53.53.5-32 Pw404.05.05.0- 注:Pw静压值,MPa。5通用技术要求5.1外观5.1.1变送器的铭牌应完整、清晰,并具有以下信息: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额定工作压力等主要技术指标;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防爆产品还应有相应的防爆标志。差压变送器的高、低压容室应有明显标记。5.1.2变送器零部件应完好无损,紧固件不得有松动和损伤现象,可动部分应灵活可靠。有显示单元的变送器,数字显示应清晰,不应有缺笔

9、画现象。5.1.3首次检定的变送器的外壳、零件表面涂覆层应光洁、完好、无锈蚀和霉。5.2密封性 压力变送器的测量部分在承受测量压力上限时(差压变送器为额定工作压力),不得有泄漏现象。5.3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一35,相对湿度为45%一75%时,变送器各组端子(包括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 二线制的变送器只进行输出端子对外壳的试验。5.4绝缘强度 在环境温度为15一35 ,相对湿度为45%一75%时,变送器各组端子(包括外壳)之间施加表4所规定的频率50Hz的试验电压,历时I 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1 .1G 882-2004表4试验电压压力变送器端子标称电压U/V试验电压

10、/V0 U6050060U2501000 二线制的变送器只进行输出端子对外壳的试验。因结构上的原因(如电容式变送器)制造厂有特殊规定时,可不进行该项试验。6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6.1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 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应按JJF 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和JJF 1016-2002计员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要求进行,其试验项目应按GB/T 17614.1-1998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中有关试验条款进行(见附录B) 。6.2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6.2.1检

11、定条件6.2.1.1检定设备 检定时所需的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可按被检压力变送器的规格参照表5进行选择三组合成套。成套后的标准器,包括整个检定设备在内检定时引人的扩展不确定度U951不超过被检压力变送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4;对0.1级和0.05级被检压力变送器,由此引人的U95应不超过被检压力变送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可参照附录进行分析。6.2.1.2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20土5,每10min变化不大于1;相对湿度:45%一75%。 b)压力变送器所处环境应无影响输出稳定的机械振动。 c)电动压力变送器周围除地磁场外,应无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磁场。6.2.1.3其他条件 a)电源

12、:交流供电的压力变送器,其电压变化不超过额定值的士l%、频率变化不超过额定位的士1 %;直流供电的压力变送器,其电压变化不超过额定值的士1%。 b)气源:气动压力变送器的气源压力为140kPa,变化不超过士1 %。气源应无油灰尘,露点稳定并低于压力变送器壳体10注:压力变送器如需在现场检定,而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则必须经不确定度评定来确定。只有在新的条件下,经分析因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度认,仍不超过被检压力变送器允许误差绝对位的1/3- 1/4,方可进行现场检定。6.2.2检定项目 压力变送器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检定项目见表6表 5 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1压力标准器;活塞式压力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