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86977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000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以泰国、越南为案例摘要: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大国竞争的区域化及中国 推进区域合作的需求等现实问题折射出深入研究区域的必 要性。本文以泰国、越南竞争为主线,勾勒了中南半岛地区 有别于域外大国竞争的次区域合作竞争景象,阐释了泰国、 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竞争的机制和表征。次区域强国的自 身定位与国内发展利益差异是推动泰、越两国次区域合作竞 争的核心变量,而大国博弈的加剧进一步强化了两国在机制 层面的竞争关系。文章以三河流域机制与柬老越三角、湄公 河委员会以及沙耶武里大坝为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竞争框架。 泰国、越南的竞争反映了域内国家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的角色 差

2、异,折射出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关键词:泰国;越南;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竞争英国学派学者巴里布赞(Barry Buzan)曾将冷战时期 的美苏竞争比作一个“大盖子,认为其掩盖了地区国家之间 的政治。以此类比当下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也十分贴切:大鉴于国内地区发展不均衡可能带来的威胁,消除这一问 题成为中央政府对外行为的重要考量,次区域合作是解决国 内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路径。但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跨 境资源等要素影响一国次区域合作偏好的选择。当然,除了 国内发展不平等之外,国内发展利益差异还涉及跨境资源的 使用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及国家发展需求不同,也会 导致国家间发展利益的差异,进而影

3、响一国在跨境资源使用 方面的偏好。简而言之,国内发展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国家次区域合作 的领域和空间范围的偏好,当次区域强国在偏好方面存在差 异时,所倡导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具体合作项目实践中的竞 争就难以避免。(3)大国竞争的渗透大国寻求影响力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投射到地区层面,对 于次区域强国来说,尽可能保持区域免受单一大国的主导成 为维持自身地位的关键。次区域强国与体系大国的抗争本质 上构成了弱者如何应对强者的逻辑,这其中“去合法化”和 “去中心化相结合的策略被认为是有效的“弱者的武器”。 但上述策略没有解决次区域强国同时还要寻求维持、拓展自 身影响力这一维度的问题。为了维持自身的地位,次区域强

4、国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借重大国的渗透,拒止 大国的同时保持甚至提升自身在次区域合作的主导能力。但大国的竞争对于次区域强国次区域合作的参与和提 出以及在次区域合作中的竞争更多是外部环境变化这一条 件性的变量,而非核心变量。换言之,大国竞争的加剧并不 能直接导致次区域强国在次区域合作领域的竞争。竞争中的 大国会寻求主导地区事务,而次区域强国往往通过借重策略 强化自身主导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以避免大国主导。在中南 半岛区域权力结构中,次区域内两强国任何一方的上述行为 都会被对方视为主导次区域合作的尝试,进而引发对方在次 区域合作领域的警惕和竞争(参见图1)表1中南半岛内部五国国家综合实力指年

5、份越南泰国缅导2(X)10.()079290.01065()20.0052(X)20.(X)799320.(X)73315O.(X)6120030.(X)801210.(X)752530.007(2(X40.00811790.(X)76116().(X)6f20050.00825440.00770290.006(2(X)60.(X)819840.(X)763940.00622(X)70.00824520.00782050.006120080.(X)812190.00782940.00620090.(X)812390.(X)776810.00&20100.00832350.00776890.00

6、5520110.00853180.00777150.005(20120.00884370.(X)771780.005数据来源:Correlates of War, National Material Capabilities (r5.0), https:/correl 问时间:2O21年12月13 Ho2.3中南半岛以泰国、越南为中心的次区域权力结构与国际体系一样,在次区域权力结构中同样存在单极、 两强、多强等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的结构影响一国,特别是 其中小国的外交政策选择。中南半岛在不同历史时段存在以 “泰国一越南”为中心的安全复合体。首先,古代泰、越两国“曼陀罗体系与“亚朝贡体系 的竞争长

7、期主导中南半岛地区秩序。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 古代泰国政治中构建了 “曼陀罗体系二与泰国不同,越南受 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处理对外关系中也效仿中国,构建 了属于自己的“朝贡体系”,也被称为“亚朝贡体系二鉴于 泰国和越南在中南半岛的实力和地位,这一地区形成了两种 不同地区秩序构建的竞争。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近代西方国 家的介入。其次,近代以来泰、越次区域霸权秩序构建的尝试,以 及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阵营与共产主义阵营对立。20世纪30 年代,銮披汶执政的泰国兴起“大泰族主义,意图通过结好 日本,实现对中南半岛的控制,但日本战败终结了泰国主导 地区秩序的构想。冷战期间,泰国、越南(北越)分属“资

8、本主义“共产主义不同阵营,都希望主导老挝、柬埔寨的 政治走向。最终,越南通过与老挝构建特殊关系,并在1979 年入侵柬埔寨,将“印支联邦的理念付诸实践,完成了地 区霸权的初步构建。但之后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终结, 越南地区霸权也随之破灭。第三,冷战结束之后,在中南半岛地区依旧维持着以泰 国、越南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分布,两国依旧存有主导次区域 秩序走向的构想。根据战争相关数据库(Correlates of War) 统计的国家综合能力指数来看,越南、泰国在中南半岛地区 处于实力较强地位(参见表1)。从2001-2012年越南的国 家综合实力比泰国略微强大,2012年两国的指数分别为 0. 008

9、8437和0.0077178。越南在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 (GDP)等领域虽稍逊于泰国,但国家能力指数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其经济短板,奠定了其在中南半岛的地位。综上,本节的分析揭示了泰国、越南两个次区域强国在 次区域合作维度竞争的逻辑和机制。泰国和越南次区域强国 的自身定位决定了在这一地区提出、主导次区域合作的能力 和意愿;而国内地区发展不均衡和在跨境资源利用方面的差 异决定了次区域合作的偏好。大国竞争以及随之而来对中南 半岛地区的渗透引发泰、越的抵制,但两国任何一方试图借 重大国的影响力,利用自身主导的次区域合作机制规范大国, 都会被对方视为主导中南半岛地区合作的尝试和威胁,从而 引发另一

10、方的竞争。下文将对泰国、越南两国在次区域合作 中具体的竞争模式和路径进行案例分析。三、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制度层面的竞争1986年、1988年越、泰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缓和了长期 以来的敌对态势,但彼此对于中南半岛地区秩序的走向存在 分歧:凭借自身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泰国在差猜的 领导下试图成为中南半岛地区发展的中心和门户;而越南则 试图通过新的形式维持、拓展在冷战末期建立的影响力。泰、 越两国在这一层次的竞争依旧存在且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维 度:一是制度间竞争;二是在同一制度内的竞争。相较于大国在国际体系层面的制度竞争,中南半岛次区 域强国的制度竞争具有其特殊性,双方主导、参与的制度本 身

11、承载了拓展影响力和拒止渗透的双重属性。此外,相较于 域外大国,由于次区域强国并不具备压倒性的实力,这就免 除了次区域内其他国家参与次区域强国主导“制度”的从属 性担忧,增强了吸引力。次区域强国主导的“制度”也更加 聚焦次区域国家共同关注的议题,使得制度本身更具有“本 土性”特征。3.1制度间竞争制度现实主义和现实制度主义都能部分解释泰、越两国 在次区域制度层面的竞争。在次区域内部,两国都曾试图主 导过排他性的次区域合作制度。本节将以ACMECS (Ayeyawady-Chao Phraya- Me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下文简称三河流域机制)和CL

12、V(CLV-Development Triangle,下文简称柬老越三角)为主要分析对象验证两国 在大国权力下的机制间竞争。(1)泰国主导次区域合作的制度尝试:三河流域机制三河流域机制是冷战后泰国在2003年提出的次区域合 作机制,正是在这一年泰国放弃了 “黄金四角”(QEC 1993- 2003)o从两个机制的时间节点来看,泰国对中南半岛次区域 合作存在明显的延续性。三河流域机制的提出既服务于泰国 国内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其实现区域抱负的重要载体。 2003年,他信提出了构建一个涵盖泰老柬缅四国的经济合作 战略区域合作机制(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简称 E

13、CS); 2003年12月12日,四国在缅甸古都蒲甘发表了蒲 甘宣言,宣告了这一机制的成立。2004年越南申请加入, 2005年正式将名称改为三河流域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蒲甘宣言敲定了组织机制的一些基 本原则,并制定了经济合作战略行动计划(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 Plan of Action,简称 ECSPA)O 根 据国家报2004年的报道,由泰国副总理颂基德贾蒂斯 里皮塔克(Somkid Jatisripitak)领导的三河流域机制曾提 交提案,为2004年的41个项目争取1亿泰铢的预算,并为 2005年的两个项目争取2 600万泰铢的预算。到2006

14、年, 三河流域机制最终确立了 8个优先合作项目。泰国本质上是将三河流域机制与东盟并立,与东南亚的 合作平台主要是东盟,而与中南半岛国家的合作主要是三河 流域机制。在之后的次区域合作中,三河流域机制得到不断 丰富。在旅游合作方面,泰国在三河流域机制框架下提出了 单一签证的设想,并在第五届峰会上提出了一条联结中南半 岛五国古都的旅游走廊:蒲甘一清迈一琅勃拉邦一万象一暹 粒一顺化,以实现五个国家,一个目的地的理念。2018年在 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三河流域机制峰会上,巴育倡议设立“三 河流域机制基金,并通过了三河流域机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强调,三河流域合作机制将通过各协调委 员会下的三个支柱开展:第一,

15、促进多式联运(公路、铁路、 桥梁、港口、航空、内河、海运)的无缝连接,包括但不限 于数字互联互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促进“软” 互联互通。一是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简化规章制度方面 的政策合作;二是金融合作,包括设立亚洲金融中心基金、基 础设施基金和信托基金,促进金融知识普及、资本市场合作 等金融互联互通,促进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第 三,推动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在创业、农业、旅游、医 疗服务和教育等战略领域的人力资本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包 括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在内的环境合作等。三河流域机制框架 下的总体规划突出反映了中南半岛五国未来发展的现实 需求,虽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东盟一体

16、化进程,但也存在着撕 裂东盟的风险。东盟在2020年11月发布东盟的身份叙述(The Narrative of ASEAN Identity),力图从认知度、关 联度和赞赏度等三方面提升东盟国家的统一身份认同,并希 望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东盟共同体”。总体 规划有助于提升中南半岛国家经济发展,客观上缩小国家 之间的发展差距。但也应该看到,总体规划中确立的三个 支柱的发展将助力泰国在次区域的主导性地位进一步提升, 这种寻求小集团化发展以提升自身地位的路径,可能存在削 弱东盟凝聚力的风险。从泰国对三河流域机制的重视程度来 看,泰国已经将其作为经营中南半岛的重要平台。因此,泰国并不愿意看到域外大国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