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868775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内容。学习目的: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步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学习重点:根据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

2、?(喜欢)老师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设计意图:数学来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严密联络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1.教学教材29页例8(1)。(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预设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1225=(34)25=3(425)=3100=300(个)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1225=12(1004)=121004=12004=300(个)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

4、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老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4)引导学生比拟几种简便算法。这几种算法有哪些一样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拟简便)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5)总结:考虑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教材29页例8(2)。(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预设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

5、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33052=662=33(元)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330(52)=33010=33(元)(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老师结合学生的答复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33052=330(52)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

6、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拟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后老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理论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详细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才能。三、稳固练习,拓展进步1.简便计算。32125=(_)12532125=32(_)32125=(_+_)12532125=(_-_)125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

7、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30页1、4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p.1012。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理解测量、比拟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才能。3、使学生联络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

8、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详细概念。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答复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拟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想象一下,假如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

9、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根底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适宜的。二、认识1升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指出:这些容器各不一样,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分别请这局部学生举起该容器,其

10、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拟接近,大约是几升?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拟接近,大约是几升呢?比方: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洁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分别取几个大小

11、不同的杯子倒一倒。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4、练习,完成3和4三、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布置理论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进一步稳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详细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制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教学重点:一步稳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P13.3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展口算。指名口答。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展口算。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2、?小结。2、P13.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展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要求计算。集体反应。小结。3、计算并验算5364 3213 8723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小结。4、P13.5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需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反应。二、课堂练习1、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2、拓展题3、填上适宜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

13、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13.2、4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才能。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考虑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背诵15的乘法口诀2、开火车。42= 23= 34= 52= 13= 22= 44=33= 51= 35= 54= 55=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4、。3+3+3+3改写-5+5+5改写-2+2+2+2+2+2 改写-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出例如5,让学生仔细观察。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师:我们如今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3+3+3+2 3x3+2 3x4-1 3、3、全班讨论交流。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如今一起来讨论。让列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