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85917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行政学说形成考核任务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一: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重要基础。 政治与行政取得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控制。这种控制可以通过法定的制度来达到,比如,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体制。在英国,人民通过对议会的控制达到他们对国家意志表达的控制后,他们就立刻着手使议会对被委以国家意志执行的政府机构有一种控制权。或者这种控制可以通过法外途径来实现,比如美国的政党控制行政的机制。美国是政党,正像他们热衷于按照必须以表达国家意志为准则,选举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团体那样去进行行政和执行官的选举。政党制度由此保证了政治功能与行政功能之间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是政府成功地开展工

2、作所必须的。不过,我们在认识到政治必须对行政实施控制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控制有一定的限度,应该使这种控制扩展到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产生非常需要的协调为止。如果控制扩展超出了一定限度的话,它就会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只有如此,真正的民治政府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实现。 (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利是必要集中问题。国家的分权,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容易造成行政力量统一性的破坏,从而使国家意志表达执行出现问题。要控制出现这种问题,只有通过行政权的集中这个唯一的途径。因为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权化了,才能

3、达到政治与行政功能之间的必要协调。 (三)中国的公共行政实践中必须坚持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关系。 我国特殊的政治国情和政府行政的实践决定了政治与行政二分在我国的不可行性并且坚持协调关系。政治上,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地位。这种政治制度意味着共产党必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这里我们特指无产阶级政党政府作为党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工具,它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因此具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行政行为不可避免地要遵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所推崇的价值观即代表性、责任性、政治回应性。这种价值观为

4、增强政府行政行为在行政决策中的透明性和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而提供某些标准。政府实践上,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结构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有着根本的区别,政府内部不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共产党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索求。如原始社会,道德成为政治的追求,私有制社会,国家政权就成为了政治的追求,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所要获取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决定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如在社会主义的革命时期,“公共行政”打击敌对阶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协调各种利益

5、关系。共产党合法性的获得是通过政府执行其正确的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出来。因此,政治只有控制行政才能够贯彻其价值观,行政也只有接受政治的领导,才符合公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公共权威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和认同。 作业二: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浅谈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林德布洛姆在对理性决策模式产生质疑的情况下提出的。决策者为了协调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在决策过程中只能采取对现实中既定的决策方案进行小小修改的方式,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决策目标。可见,较之理性决策方式,林德布洛姆所倡导的渐进决策模式更加切合实际。如果说理

6、性决策模式通过强调合理计算倡导了一种理想化的决策目标,渐进决策模式的功绩则主要在于从实证角度创建了一套新的决策方法理论。该方法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一、渐进决策模式是谋求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项政策都应该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而不能成为利益冲突和社会暴动的诱因。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准则也是迫使决策者关注现行政策连贯性的基本动因。众所周知,新政策的付诸实施意味着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重大政策创新无疑会严重冲击现存的利益格局并遭受部分利益受损者的强烈反对。如果只是对现行政策加以小小的修正,各种政治力量将会在不造成大的社会波动的前提下调适平衡。所以,渐进决策模式的普遍推行

7、是谋求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理性表现。二、渐进决策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轨迹。渐进决策模式正是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在公共政策中的科学体现。在政策制定上,它并不要求决策者全面推翻原有政策,而只需要着眼于几个重要变项,通过逐步或微小的改变,形成新的政策。 作为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真实描述,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一方面在于它满足了政治一致性的要求。渐进决策模式推崇对现行政策做枝节调整,遵循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的原则,不仅实现了决策目标,同时也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

8、渐进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决策成本、降低决策风险。采取渐进决策模式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通过在既定政策基础上搜集新的信息、资源,其决策成本大大小于全盘否定现行政策,而重新制定一项新政策所需的决策成本。同时,越是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政策,其效果越是难以预计。而具有政治稳定功能的渐进决策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政策上的大起大落,降低决策风险。 三、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危机应急预案是危机治理者为了有效回应危机,在危机爆发前制定的应对危机的基本措施。危机的发展态势、影响范围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人力资源紧缺、技术支持稀缺的决策环境下寻求最优化的危机决策,即应该通过采用科

9、学的决策程序和先进的决策技术实现危机决策的最大理性。结合我国危机管理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渐进决策模式将成为危机决策的主流模式。 首先,危机状态下的客观决策环境限制了理性决策模式的应用。理性决策模式对决策环境要求苛刻,即必须在拥有完备的决策信息、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前提下,运用数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在危机状态下,快速决策是第一原则,由于决策环境的种种约束,理性决策模式常常失效。相反,渐进决策模式不仅决策程序相对简单,而且对信息、资源的完备性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更符合危机决策情势。 其次,全面危机管理理念的树立更突显出基于应急预案的危机决策的科学性和指导力。全面危机管理要求

10、从全面、系统的视角应对危机,尤其强调危机预警工作。制定危机应急预案作为危机预警的重要内容,是危机事中决策的基础。由于应急预案是在相对宽松的决策环境和先进决策方法的运用下完成,其科学性和指导力无庸置疑。即使危机发展态势与应急预案中的相关描述不完全一致,也可以对应急预案稍加修改,形成新的危机决策。当然,就目前我国危机管理现状看,全面的危机应急预案缺位不置可否,但这并不能成为危机决策者弃用渐进决策模式的理由。相反,全面危机管理理念指明了危机决策的发展趋势,即必须在各类危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采用渐进的方法制定危机决策。 最后,采用渐进决策模式决断危机事件是减少决策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

11、管理在政府危机管理实践中的不断深人,危机决策主体的成本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危机所具有的巨大破坏性导致治理危机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决策成本已成为危机决策的基本准则和节约危机治理资源的应有之义。渐进决策模式适应于我国危机决策工具落后、危机决策者决策水平不高的现实,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危机应急预案,能在有效应对危机的同时降低危机决策的成本。作业三: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 沟通的程序不包括( C )。A. 上行B. 下行C. 并行D. 平行 满分:1 分2. 里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基本社会形态不

12、包括( A )。A. 原始社会B. 传统农业社会C. 过渡社会D. 现代工业化社会 满分:1 分3. 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的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D )。A. 学历B. 专业C. 能力D. 性别 满分:1 分4. 在古德诺看来,要实现国家意志的贯彻和地方自治权的不被侵犯,必须实现行政权的( B )。A. 扩张B. 集中C. 扩大D.缩小 满分:1 分5. 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 D )所决定的。A. 渐进性B. 局限性C. 稳定性D. 连续性 满分:1 分6.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 C )。A. 规制B. 管理C. 控制D. 统治 满分:1 分

13、7. 在沃尔多看来,作为行政的政府与( D )总是密切相连的。A. 文化B. 知识C. 科技D. 文明 满分:1 分8. Y理论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的( B )的看法,这种看法对于争取企业组织成员的协作和热情支持是不可或缺的。A. 悲观主义B. 乐观主义C. 自由主义D. 理性主义 满分:1 分9. 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的( B )是协调工作的最好方法之一。A. 每日例会B. 每周例会C. 每月例会D. 日常例会 满分:1 分10. 里格斯所说的社会要素不包括( B )。A. 各种社会组织B. 经济环境C. 自然团体D. 人为团体 满分:1 分11. ( C )不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

14、普遍适用性,而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A. 指挥B. 组织C. 计划D. 控制 满分:1 分12.19世纪50年代英国创立的( A )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畴和规范。A. 文官制度B. 任官制度C. 选官制度D. 科举制度 满分:1 分13. 以下不属于韦伯著作的是( D )。A. 经济与社会B.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C. 中世纪贸易商社史D. 行政论文集 满分:1 分14. “神秘化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 B ),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A. 先例B. 领导者个人的人格C. 组织内部的规则D. 惯例 满分:1 分15. 在古利克看来,( D )的角色就是通过监控和

15、调节专家、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A. 被任命的政务类官员B. 技术专家C. 行政官员D. 政治家 满分:1 分16. 斯坦因以( A )为基础,规定了行政研究的任务,建构了行政研究的体系。A. 国家有机体B. 社会有机体C. 社区自治体D. 公共利益体 满分:1 分17. 厄威克认为,( C )的工作宗旨在于使行政领导者免除某些事务的负担,使他能够扩大控制幅度并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问题。A. 专业参谋B. 一般参谋C. 高级参谋D. 技术参谋 满分:1 分18. 怀特提出的( D )晋升制度,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张全国或全邦同类职位的混合竞争,给怀能擅才者以晋升的机会。A. 阶梯型B. 阳光型C. 竞争型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