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858739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你打开一扇门要点中心思想: 课文用散文诗的语句,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1、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2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青少年读者”。用“你”好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以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重点段落理解(第4段)(1)“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诠释”)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2)“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3).“优秀的文

2、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从语意角度入手)不能。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4).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5)“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6).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掌握

3、层次结构及内容)四层:第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第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第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第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7)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议论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3、句子赏析(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运用排比的修辞,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深入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益处。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此句句式整

4、齐,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富有表现力。繁 星中心思想: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作,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1、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第58句写“欲睡”,第910句写“沉睡”。这里呈现了星空的朦胧美,动态美,梦幻美。 2、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5、”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3、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 “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且表露出作者涌动的激情。冰心诗四首中心思想:母亲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纸船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成功的花儿告诉人们成功之

6、花来之不易,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更要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只有付出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愿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全诗讴歌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富有积极意义。1、冰心纸船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有区别。母亲一诗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在感情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7、,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2、纸船这首诗中谈到“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我”希望它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我”希望它能流到母亲的身边,然而这又不太可能,所以诗中说是流到了母亲的梦里。这样不但符合情理,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3、成功的花中作者用明艳的花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用“明艳的花”比喻人们事业成功和荣誉的夺目。这样写,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全然不同于空洞乏味的说教,将人生哲理用艺术形式来表现,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人领悟到奋斗者和牺牲者的伟大。4、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8、?“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5、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三节诗之间从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往事依依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的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9、1、 作者主要写了对那几件往事的回忆?作者主要追忆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事件。2、作者回忆的几件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1)因为作者回忆 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2)因为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3、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

10、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 。“让人”的“人”是泛指还是特指?为什么?5、分别写出带有“红”、“黄”、“绿”、“青”色彩的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是橙黄橘绿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两岸青山相对出6、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已经模糊”“ 搜索枯肠而不可得”表明许多事情经过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衬托出文

11、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至深的印象。(2)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收益终生,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从而点题。幼时记趣中心思想:本文生动了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及童年生活的乐趣。一.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 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 时有物外之趣3、 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 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神游其中,

12、怡然自得5、 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A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四、“夏蚊成雷”在文中

13、起什么作用? 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五、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怡然称快,怡然自然,呀然惊恐 六、“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七、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趣事,用四字短语概括。观蚊如鹤 神游丛林 鞭驱蛤蟆八、“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中的两个“果”字在文中的作用。果,果真。强调了想象情景的逼真。说明作者所以能达到观蚊如鹤如此高妙的境地,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在于作者善于想象与联想。九、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这方面的感受。心之所向,善于想象和联想;蚊与鹤有相似之处。

14、十、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这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十三岁的际遇1、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小诗为什么要将自己喻为“不系之舟”?“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又喻指什么?因作者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故用“不系之舟”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和生活的执著追求。“玫瑰、绿阴、

15、宁静的港湾”喻指两岸迷人的景色和前进中的“避风港”。3、“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 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说北大“是师长”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是朋友”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5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老师比作“舵手与船工”,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蕴。 写出了从北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