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85014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但初中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着分化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认为,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基础,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由于受到班额(四五十人)人数的制约,教师不能充分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而造成了群体中的分化。我市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欠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习惯、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出现了分化。面对上述的“分化”实际情况,如果只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因被拖着,不

2、能以更高的速度前进,或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推动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另一些程度比较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又跟不上步伐,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屡遭失败,缺乏学习信心。因此,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教学应以全班每一个学生为目标,使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法实施最优组合。实施分层教学,这无疑是对“学困生”对症下药,对优生是如虎添翼,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所谓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是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效果也好;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的学习,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效果不良成绩上老

3、拖后腿,毫无起色。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感觉新鲜有趣,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陆续有一些同学就落后掉队,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成为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老是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或违反课堂纪律,对自己的学习一点也不重视。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多听多读,而那些学困生根本不在英语上花时间,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班额大、人多、课时少,又缺乏语言环境,所以有许多初中生成了英语“学困生”。这样下去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有许多。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两极分化”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

4、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年的学生成绩,笔者发现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其他学科明显,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在课题研究中,笔者采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整理、分类、分析得出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一、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

5、“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方法,不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其实,越不敢张嘴,就越不会读,恶

6、性循环下去,形成“哑巴英语”;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这是妨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因为学生喜欢拿自己和同学作比较,一旦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一走进课堂就产生焦虑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生怕不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生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太低。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4课

7、堂中的胆怯心理。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犯错误一般不会感到难为情,学生一般敢于开口踊跃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犯错误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以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课举手、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成了学生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5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同学学习动机不明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三、理论准备1、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本实验的关键在于端正教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大胆实践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式。2、整体性原则要求能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配合形成合力的整体性教育氛围,并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面提高。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关注学生学习变化,与相关理论之法联系,而使问题的解决有所突破。4、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认知水平不同,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在实践中注重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