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4359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南市2010年教育教学参评论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岳张集镇中心学校 汤瑞美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养训练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生而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知识状况,身心特点和认识活动的规律出发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变知识教育的注入式为吸取式,变应试教育为培养能力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

2、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首先应激发学生兴趣。可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功欲,这样素质教育就能获得成功。其次,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是以感知为基础,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角度,多层次,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知量。同时教学过程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现代著名作家高士其说得好:“学习是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要把学过的东西都能融会贯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经过脑子的消化和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血肉,而后发挥出力量。”可见思维理解对于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要按照记忆的特点组织教学,总结复习和讲授新课穿

3、插进行,及时巩固,加强知识联系,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学好的愿望和成功的可能性。让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在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心理条件。二、面向全体,个别辅导要想避免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优等生”的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反馈练习,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差生”的思维障碍,因学施教,及时予以矫正和指导。对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做出不同的归类。同样的错误,有的属思维混乱,有的属知识掌握不牢。纠正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区

4、别对待,不可笼统而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问题不论大小、不分难易程度,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予以解答。学生的感情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能因其成绩差而疏远他,更不能歧视,甚至说刺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只要我们有耐心、循循善诱,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学生个人的特长也会有机会表露,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三、教和学的一致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决定了教法服从于学法。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会因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知识层次的班级而不同。不可能一篇教案大家都适用。尽管学科教

5、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相同的,但获取知识的途径因学生原有素质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切实使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和学才能达到一致,教学效果才能显著。启发式教学是教和学达到一致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注意:(一)提问要有明确的中心。复杂的问题要以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尽快让学生思维定向,提高思维效率。(二)教师要从思路和步骤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想什么,怎样想。要结合学生实际,设置具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基本都能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四、教学生会学习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学生不可能永远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课堂的教就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更好的学。所以课堂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训练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教学视为艺术创造,努力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身心潜能和谐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