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小妙招.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8407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学小妙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小妙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小妙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小妙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小妙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小妙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学小妙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使化学创新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多参与实践,多思考,这样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1.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一堂优质课,常常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

2、的心弦,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初三一节的教学,首先演示“浓硫酸制黑面包”的实验,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为什么浓硫酸能制黑面包?”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教师在激扬了学生学习情绪、口欲言而说不能的情况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浓硫酸能制“黑面包”

3、? 此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结合本实验,能设计出其它类似“脱水性”的实验吗?等等再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 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样设计情景及问题的目的,是不把每个知识点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有针对性地独立思考,甚至激起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的欲望,同时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思维的创造性,而思维的创造性首先就意味着质疑,只有在质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

4、新。在实验中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辨别、领悟能力。在实验中提出扩散性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演示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学生们直观地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石棉网上留下白色固体,这与课本所叙一样。但细心的同学也发现另一现象,即还有大量白烟生成。这时教学者可以顺藤摸瓜,根据这奇异现象,趁机提问:这白烟到底是什么呢?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白雾”一样吗?进一步说明这白烟并不是“烟”也不是“雾”,而是一种不同于镁的、类似烟尘的固体物质的小颗粒,

5、这样从镁固体到白烟,学生明白了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而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把注意力转向对实验的研究、探索。如讲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补做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3. 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节教学中,可以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

6、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可补做改进的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请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学生既好理解,又加深记忆。同时还可指出五氧化二磷是有毒性物质,易溶于水,为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 排放量要降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请同学们设计出更好的实验

7、装置吗?这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作好家庭小实验,通过成就感,激发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可增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改进),使学生产生兴趣,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还可另外补充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

8、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可把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第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作为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8页实验66)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

9、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5. 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引导学生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

10、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让学生去想想“这是什么变化?”等等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询问你的长辈,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可组织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可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纯碱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依靠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科学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