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故事散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835583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的故事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的故事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的故事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的故事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的故事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的故事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的故事散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的故事散文信的故事散文信的故事散文1 桃女是我的“小读者”,她说念小学时就喜欢我的文章。初二时,打听到我的地址后,又成了我的“小笔友”,从此书信不断。前不久她却突然没了消息,疑惑之余,颇为不安。正想再去信问问,小姑娘却来了。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桃女,得意而又不失腼腆的一个女孩。没来得及我问她“失踪原因”,她却“先声夺人”怪起我来为什么不写信?我奇怪了,一个月前我写过一信的,内中还夹有一枚书签,是她一直没有回复。我以为她对我不感兴趣了呢。我想,邮路上某个环节出了缺点也是有的,可桃女说一定是老师作怪。她的老师常常拆看扣压学生的信件。我不希望桃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便宁人息事地劝她正确对待,老师也是为

2、他们好云云。桃女瘪瘪嘴,大不以为然。据说老师对她还算客气,充其量只是拆拆看看而已;对其他同学的作法才叫让人受不了呢。她告诉我,班上有个叫玲玲的女生,与外地一位女孩通信,因那女孩叫永坚,加上信中有“我喜欢你”、“想念你”之类的词句,老师一口咬定是“恋爱信”,屡次三番训斥羞辱玲玲,闹得满城风雨。后来玲玲只好叫那位叫永坚的女孩把自己的学生证复印了寄去,以示清白。不料老师还是不依不饶。她的理由是,复印件也可以作假。桃女又说,其实老师自己的名字也像男的。我好奇地问:“你老师叫什么?”桃女报出来的名字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名字本身与诸如“爱武”、“卫东”之类一样,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缺乏为奇。我为之惊讶的

3、是她跟我的一位旧友同名同姓。而且,无独有偶,那旧友也曾是我的笔友,十几年前,因老师拆看她的信,她曾向报社求助,以致在校内外惹起一场轩然大波。后来,她考上了师专;工作后,渐渐少了联络。桃女的老师,莫非是她?世上是有不少巧事的,只是这样的巧事不会让人愉快。遥忆当年,再看眼前,我甚至杞人忧天地想到了假设干年以后要是桃女也当了老师,她会不会也“廿年媳妇廿年婆,再过廿年做太婆”呢?我不敢多动声色,只小心地向桃女问了她老师的年龄特征。末了,我大大松了一口气幸亏不是!然而,我轻松不起来,不知道那位老师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信的故事。信的故事散文2 【进群】月的同学说初中老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月糊里糊

4、涂地拉进了同学群里,月发现群主给群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光阴的故事”。几天时间,互相有联络的同学就陆陆续续被拉进群里,群里很快有31名同学了。在远方开展的有北京、海南、山东、河北的同学,在近处开展的有海拉尔、牙克石、根河、图里河的同学。群里有时很活泼,有的同学聊天到子夜,有的同学第二天自己说半夜玩牌回来还听了一会儿同学聊天呢!有的同学在群里一边语音聊天,一边喝着小酒,还吧嗒嘴,其他同学听着就逗笑。有的同学一大清早就问候同学们,那是早晨锻炼的同学或者起早做饭的同学。群里有时很寂静,有的同学发个图片也没有人应声,大家都不知忙些什么。群就像一个大家庭,谁有时间就进群里聊一会。有事情了就自动分开了。早晨

5、有问好的,晚上有道晚安的。有的同学喜欢语音聊天,有的同学喜欢打字聊天。月自从参加这个群,有时参与聊天,有时静静地听,悄悄地看,偷偷地笑,似乎多了很多事情,用老公的话来讲可找到了组织呢!【乐群】“光阴的故事”让月理解到30多年没有联络的同学这些年成长的故事,奋斗的故事。也断断续续理解到如今一些同学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各种各样的图片展示到群里,有30多年前的毕业照,那群虽然土里土气但是青春洋溢的少年,让人思念流逝的美妙年华。有如今鬓发发白、体态发福的男生照,有眼角皱纹、身材富态的女生照,让人感慨流逝的无情岁月。月为开展好的同学快乐,为生病的同学忧虑,月感觉到这些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熟悉而亲切。难

6、怪如今这么流行同学会呢,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吧。同学在一起,年龄相仿,彼此熟悉,可以谈天说地,无拘无束。记忆中有共同的学习生活经历,年龄大了,更喜欢回忆过去的美妙光阴,所以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使老同学在一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月的老公阳也参加了他的高中同学群,群名为“老三班”。月发现老公也是拿着手机一会看,一会听,一会笑。男生也是这样啊,月也笑了。阳比月大一岁,曾经也是月的小学同学。月看到阳仿佛看到自己班级的男生。那天,阳的同学群里有人发红包,阳也抢了几毛钱,阳开心地笑声让月很羡慕,月想我们班的群里怎么没人发红包呢?至少让群里活泼一下,哪天我得研究一下怎么发红包。阳躺在客厅沙发上看手机,月躺在卧

7、室床上玩手机,晚上两人互不干预又偶然交流,像两个拿着心爱玩具的大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赞群】这几天阳出差了,晚上月越发闲着没事了,经常看着手机 ,刷朋友圈信息,看看同学群的动态。就在昨天,月发现群里一个男同学发了一个动脑筋的问题,同学们纷纷猜想,月也答复了这个问题:那个帅气的小伙应该说:“请问房间里有人吗?我是不是走错了房间呢?把自己装成盲人。爱动脑筋的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答案怎么样?”有个女生接着说这个答案挺适宜的。后来,那个发信息的男生接着说:“老师就是不同凡响,这个答案是最妥帖的了。”同学们纷纷点赞,月笑了,月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特别好看。有时同学们还在群里发成语接力,猜灯谜等小游戏,大家都

8、积极参与,玩得特别开心。还有同学发红包鼓劲加油,大家的兴趣更高了。在同学们的引导下,月学会了抢红包,发红包,还让儿子给自己的微信红包存入零钱,好给同学们发红包。每当群里有人发红包,大家就纷纷抢红包,抢到红包的同学按照游戏规那么继续发红包,有时让抢到红包零钱最多的同学接着发红包,有时让抢到红包零钱最少的同学发红包,对此,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默不作声只管抢红包的,有发图片答谢的,有语音答谢的,有打字作揖答谢的,有顺带着抢红包聊几句的,总之,一片热闹的景象。一个小小的红包,让同学们似乎回到了童年的游戏中,有时乐此不疲地玩到深夜。特别是到了节假日,同学们都在群里发红包,红包上还编写一下祝福语,如:“

9、祝同学们新年快乐!”“祝女生3。8节快乐!”“祝同学们5。1劳动节快乐!”“祝老同学国庆节快乐!”。那小小的红包,饱含着同学的关心问候,传递着节日的喜庆佳音,飞舞在同学群中,成了维系同学亲情的纽带。这时,大家常常想起群主,感谢群主创立了这个同学群,让同学们跨越时空,欢聚一堂!信的故事散文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大江南北到处呈现出繁荣兴隆的好季节,在陇东大地上,一批有胆识的人士,他们凭借着敏锐的智慧和超过常人的毅力,组建起了自己的施工队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潮流,奋进在城乡建筑大军的行列之中,这些人根本上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们相信随着社会不断开展,一定会给他们这些农民创业带来新的

10、开展机遇,使他们这些分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拼搏,鼓起经济开展的风帆,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采访札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逐步施行,庆阳市的根底建立日新月异,根本相貌焕然一新,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镇,一幢幢造型独特、色彩高雅的高楼不断拨地而起,这就是庆阳人敢于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开展,在开展中求打破的精神得到的最好表达,这种跨跃式的开展速度,让许多人的眼前为之一亮,对这个不断崛起的的城市开展更加刮目相看。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开展、民族团结、根底产业逐步完善、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庆阳在黄土高原上崛起。庆阳市作为连接陕、甘、宁三省区的桥头堡,又是原陕甘宁边区

11、的重要组成局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一批有技术的农民踏着改革的春风组建起了自己的工程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之势,转战在庆阳地区城乡根底建立的阵地上,他们大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但他们相信这个处处透出改革的社会,会给农民机遇,会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挺起腰杆做人,他们在脚下这片黄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积累了创业的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建筑产业转型调整的过程中,这些积累了创业资金的农民,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有的人选择了进军房地产市场,有的人选择了做建筑产业链中的衍消费业,有的人选择了转行,从事其它生意,而梁忠信选择了从事酒店效劳行业。酒店效劳的标准

12、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档次与规格,庆阳地区应该有一家本地星级更高的酒店,这是梁忠信当初在做建筑事业的同时,决心做酒店效劳行业的初衷。20xx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我们慕名在庆阳市熙和金村见到了这位创业有成的“甘肃省乡镇企业家”,甘肃省饭店业协会副会长、政协西峰区常委、高级工程师,庆阳市金塬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忠信,与他近间隔 的拉起了家常。一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施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方案经济开场向市场经济转型,一批有手艺的农民组建起了自己的工程队,在庆阳地区建筑市场上活泼着许多由农民组建的工程队,他们奔忙在城乡建筑市场上,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建筑市场的开展,西峰

13、区寺里田建筑公司,就是一支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建筑公司,它就是由匠人出身的梁忠信于1982年一手创办起来的一家乡镇建筑企业。梁忠信是土生土长的西峰人,194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当时全国解放的炮声在全国各地轰响。全家人靠着父母辛苦种田维持根本生计,生活极其艰辛。童年时,他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填不饱肚子。少儿时代,他只在村里的小学勉强上了几年学,为帮助父母亲减轻养家负担,梁忠信匆匆完毕了校园生活,回家种田。即便这样,家人仍然吃不饱饭。看着弟弟妹妹饿得面黄肌瘦,他非常难受。他一年四季穿着一双母亲为他做的布鞋,只是到了春节才能穿上几天新衣服,平时又把它起来。整个冬天,就只有那么一件棉衣服。

14、穿脏了,晚上脱下来洗净凉干,第二天早晨再穿上。缺衣少食的少年生活,让他的青少年时期吃尽苦头,这段经历使他过早的品味到生活的困难。要想改变家庭的贫困相貌,就要学到能挣钱的手艺,于是他开场拜师学习木工和泥瓦工活,跟着村里的大人外出干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动身,中午找个有水的地方,咬一口随身带的杂粮做成的口粮,喝几口工地上的冷水,到下午夕阳西沉时,肚子已经唱起了空城计,饿得发慌的他,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经过他认真的学习,几年时间下来,他根本上掌握了匠工的根本要领,可以独立挑起农村房屋根本建立,都是些重体力的苦活、累活。他非常感谢命运给他带来了如此艰辛而又特殊的锻炼,不仅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和百折不挠

15、的意志,也培养了他的同情心与感恩心,为他后来成功奠定了根底。1982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梁忠信萌发了组建工程队的想法,在创业初期,正是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深化改革经济环境、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工程队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他面对的是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过硬施工经历的农民,只有老天爷赐于的一副好身体,只能小打小闹干点土木、砖混构造的建筑,根本就无从谈起承揽大的工程。梁忠信没有气馁,他广泛吸纳了一批技术骨干,壮大了工程队的实力。当初创办工程队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自己所学的技术能有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为了带着一大批农民兄弟从农村这片天地中走出来。1988年,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寺

16、里田工程队组建为寺里田建筑公司,1993年晋升为三级乡镇企业。经过不断的开展,西峰寺里田建筑公司以“严管理、活经济、优质量”的经营宗旨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经营方针,先后承建各类工程二百多项,累计完成产值超过两个亿,工程质量颇受好评,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西峰寺里田建筑公司在梁忠信的苦心经营下,企业管理逐步标准,人员构成根本稳定,技术力量大大加强,施工设备增加较快。在承建的工程中,西峰饭店接待楼荣获甘肃省优质工程奖;农业银行西峰支行办公楼工程、庆阳地区公安交警支队办公楼工程荣获甘肃省乡镇企业局系统优质工程奖;庆阳地区林业公安局、林业法院住宅楼、庆阳地区中医院病房楼、庆阳地区财政局住宅楼、西峰电力局1#、2#住宅楼等多项工程荣获地级优良工程。工程优良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公司先后被树立为市、县“优秀乡镇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质量信得过企业”,成为当地建筑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司的开展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