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082146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7.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的形成学习目标1.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及土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及土壤剖面分层壤剖面分层2.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及土壤特征。及土壤特征。3.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分析土壤剖面结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分析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构和土壤特征。4.4.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的重要性及养护措施,保护和改良土壤,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的重要性及养护措施,保护和改良土壤,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持续利用。促进土壤生产力的

2、持续利用。定义作用成土因素成土因素土壤土壤剖面剖面你吃过土吗?阅读阅读课本课本121121页探究题页探究题寻乌的古民居寻乌的古民居1.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居的原因有哪些?2.2.寻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案例导入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定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 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作用土壤概述1成土因素成土因素读图: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在在温度变

3、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近地表的岩 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使岩石破碎,形成形成结构疏松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风化物。这。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区别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联系砂土黏土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4、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东北黑土 海南砖红壤 原因?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性质与强度。气候阅读P125:温度与土壤有机质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暗黑色)海南砖红壤(腐殖质含量少,呈暗红棕色)气温!讨论:哪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湿?热?冷?干?湿?热?冷?湿冷环境湿冷环境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寒冷条件下

5、,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湿润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量减少。生物生物是是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腐殖质)的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最活跃的的因素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苔藓苔藓观察:生物循环腐殖质腐殖质岩石风化岩石风化吸收吸收有机质有机质淋失淋失生物生物残体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有机质在微生物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

6、综合作用,加快岩石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植物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内,并随生物残体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这种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壤表层富集。循环循环阅读P126: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植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

7、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 再归还地表动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 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 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地形地形因素因素时间时

8、间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其他因素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显著的垂直分化,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山区的气温与降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山区的气温与降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与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的气候与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分异。不同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用。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用。地形讨论:不同地形的土壤有哪些特点(气候条件一定)?土壤发育时

9、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般需要100-1000100-1000年。年。时间阅读P126: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积极方面: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 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土壤。阅读P126: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消极方面: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2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是指从地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的土壤纵断

10、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层所构成。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土层垂直层序有机层有机层是土壤 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层 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淋溶层是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 淡。淀积层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 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母岩层思考: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耕作层耕作层犁底犁底层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未经

11、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15-30厘米厚。厘米厚。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具有保肥保水作用。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熟土,就是说被人开垦过的土,比如说,在一片熟土,就是说被人开垦过的土,比如说,在一片草原中,如果有人想要用地,种植农作物,那么草原中,如果有人想要用地,种植农作物,那么他就要进行土地的整理,整理后的土壤为熟土他就要进行土地的整理,整理后的土壤为熟土。讨论126: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森林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草原土壤分布成因及剖面特点?3活动探究活动探究P129活动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